【爱历史】赤壁战前张昭主张投降,是只顾自己,还是遵照孙策遗命?

公元208年 , 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 , 刘表病死 , 刘琮举州投降 。 在当阳击溃刘备后 , 曹操准备乘势进攻江东 , 江东群臣面对曹操大军绝大多数都主张投降 。 其中以威望、地位最高的张昭为首 , 自此投降成为了张昭的人生污点 , 他也因此被戏称为“带投大哥” 。
【爱历史】赤壁战前张昭主张投降,是只顾自己,还是遵照孙策遗命?
文章图片
小说《三国演义》中说孙策临终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 , 外事不决问周瑜” , 因此网友们更是调侃 , 孙权是不是听错了 , 对曹操是战是和这种事应该问周瑜 , 不应该问张昭啊!调侃归调侃 , 今天我们来说说 , 如何看待张昭主张投降这件事?
【爱历史】赤壁战前张昭主张投降,是只顾自己,还是遵照孙策遗命?
文章图片
观点一:各顾妻子 , 挟持思虑
权抚背曰:"公瑾 , 卿言至此 , 甚合孤心 。 子布、文表诸人 , 各顾妻子 , 挟持私虑 , 深失所望 ,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 "——《江表传》
以上这段记载出自《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 当时以张昭、秦松为代表的群臣都主张投降曹操 , 只有鲁肃没有发言 。 于是孙权起身上厕所 , 鲁肃马上跟了出去 , 表达了自己主战的意见 , 同时建议孙权召回带兵在外的周瑜 。
【爱历史】赤壁战前张昭主张投降,是只顾自己,还是遵照孙策遗命?
文章图片
周瑜回来后表达了坚决抵抗的决心 , 并且为孙权详细分析了曹操方面的四个劣势(北土不安、不善水战、马无藁草、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 孙权听后大为激动 , 抚摸着周瑜的后背说出了上面的一番话 , 孙权认为张昭等人主张投降的原因很简单 , 就是各顾妻子、挟持思虑 。
其实鲁肃劝孙权的一段话也基本是这个意思 , 鲁肃对孙权说:“我鲁肃是可以投降曹操的 , 凭借我的家世名声 , 投降后不会影响我在曹操那里做官 , 但如果将军您投降曹操 , 结果如何就未可知了!”的确 , 以张昭天下名士的影响 , 投降后待遇不会比现在低 。
【爱历史】赤壁战前张昭主张投降,是只顾自己,还是遵照孙策遗命?
文章图片
观点二:遵守孙策遗命 , 缓步西归
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 , 君便自取之 。 正复不克捷 , 缓步西归 , 亦无所虑 。 "——《吴历》
这段记载说的是公元200年 , 孙策遇刺身亡 , 临终之前遗命由张昭辅佐孙权 。 我们先不讨论“君便自取之”到底是什么意思 , 我们来看后一句话“正复不克捷 , 缓步西归 , 亦无所虑” 。
如何解释“缓步西归”呢?有不同的说法 , 一是易中天先生的说法 , 指江东集团撤出江东 , 回到江西 , 或者说淮南地区 。 江东集团中有很多淮南地区的人 , 包括孙策也是从袁术那里渡江进入江东的 , 说回到淮南地区是“西归”也说得通 。
【爱历史】赤壁战前张昭主张投降,是只顾自己,还是遵照孙策遗命?
文章图片
但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 , 如果孙权等人连江东都待不下去了 , 那么回到淮南地区会更加难受 , 将会受到曹操以及江东新势力的两面夹击 , 这恐怕不符合孙策的预期 。 所以小编还是倾向于黎东方先生的说法 , “缓步西归”的意思应指归附于江北的曹操 。
因此有观点就认为 , 张昭主张迎接曹操 , 归附于曹操实际控制的东汉朝廷 , 本来就是守不住江东的退路 。 所以张昭主张投降并没什么大问题 , 他是在按照孙策的遗命行事!
【爱历史】赤壁战前张昭主张投降,是只顾自己,还是遵照孙策遗命?
文章图片
我的看法
《资治通鉴》记载张昭是这样说的:“曹操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 , 动辄以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令 。 我们如果进行抗拒 , 就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 。 我们所依仗的是长江天险 。 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 , 刘表所训练的水军 , 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 , 已由曹操接管 , 再加上步兵 , 水陆并进 。 这样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 , 而双方势力又非常悬殊 。 因此 , 最好是迎接曹操 , 归附朝廷 。 ”
【爱历史】赤壁战前张昭主张投降,是只顾自己,还是遵照孙策遗命?
文章图片
张昭的意思非常明确 , 分为三个层面:第一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占有大义 , 抵抗没有依据;第二 , 从现实来说 , 本来我们所依仗的是长江天险和水军 , 现在荆州为曹操所有 , 长江天险不复存在 , 曹操也有了荆州水军;第三 , 双方实力悬殊 , 曹操本身兵力就多再加上刘表的水军 , 我们抵抗不可能取胜 。
张昭的分析是非常实际的分析 , 当时的实际情况也确实那样 , 而且并不是张昭一个人 ,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应当投降 。 而认为应当抵抗的其实只有两个人——鲁肃和周瑜(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 而且张昭他们投降的是东汉朝廷 , 不是向曹操投降 , 所以张昭其实没有什么大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