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


印度之行|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
文章插图
这么久生活在一起都是那样,她和我,我们共同的影子,曾经是双扉之门,甚至我们沉浸于劳作和睡眠中,都一直紧闭门扉奇妙地裂开,然后我们出去走向神秘,走向夜色里
By 布罗茨基
印度之行|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
印度之行|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
文章插图
莫闲愁,共绿蚁,
红粉相尤
为什么要阅读一本写印度的小说呢?不仅仅是E. M. 福斯特的《印度之行》,这本书从电影先入为主,导演大卫·里恩给予我的感观太深刻了,相较而言,张艺谋那仿佛还在导演小儿科盘旋的伎俩,集中了那么多某些题材的优秀男演员,就是为了给一个近似浮华空皮囊的《悬崖之上》占个位,况且《印度之行》只是大卫·里恩不那么有名气的作品,其他《阿拉伯的劳伦斯》等等陌生化原著的叙述手法,显然重塑了故事本身。关于名气,实际上常玉一点不逊于木心,有可能像他们如此我行我素,一点都没有什么可比性,不过世俗的我们还是在那些与自己无关的比较里耿耿于怀,有多少人会在意别人多过自己,爱情、亲情、血缘都不定能敌过这种人类共同的惰性,像常玉和木心这样活着不太引人注意,但好在他们文字绘画之类的叙述方式,有效延缓了其他人忘记他们的节奏,忘记一个人真得是很容易啊。
印度之行|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
文章插图
中午之前的什么时候,一直在准备如何烹调红烧肉,方法有许多,抵达的目的只有大快朵颐,备料的过程中发现少了啤酒,过去一年四季不缺的东西,因为想努力戒酒,常备的成罐啤酒就从家里消逝得无影无踪,这真是个无奈之举,甚至原来因为贪恋酒精的缘故,会兴奋的彻夜不眠,那当然是白酒的附加功能,不眠变成了失眠,慢慢长夜,我思虑着莫卧尔王朝红堡里的欢宴昼夜不息,什么文明都无所谓,这个蒙古人后裔建立的王朝,他们的先知告诉我们,在土地上建筑辉煌高大的楼房是多么愚蠢,除非那些地方能有源源不断的人伏地祈祷。对于莫卧儿帝国来说,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是伟大的建筑家,那又如何?我在文字里瞻仰他们,《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枯燥的生活使我常常痴迷肉欲的狂欢,包括时而红烧肉,但是无酒不欢,一个人大口吃肉也没有什么兴致,无论印度那片土地诸多王朝,殖民与被殖民,宗教里外众人的隔阂,和我雨天坐在透风的窗子前想一个人,比大海还要深邃,虚无缥缈,文化的虚伪,最多自圆其说,它打通不了任何民族的任督二脉。
印度之行|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
文章插图
宗教使得那些年迈体弱的神袛还保持一点点自尊,人类彼此是没有办法长时间沟通的,夏虫不可语冰算是表象,就在我斟酌是不是出去买一罐啤酒,继续烹调红烧肉,一瞬间又改变了角度,不是那么期待了,还是等等吧,先把中午这顿饭打发过去再说,况且红烧肉这种让人浮想翩翩的东西,确实需要情景剧那样的仪式感。阿德拉小姐是《印度之行》中的异类和导火索,不过我真得很喜欢神秘,只要其中荒诞衍生出来的恐惧不那么过分,到底是什么情绪让英伦阿德拉小姐产生了受到印裔医生阿齐兹伤害的幻觉,那个山洞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殖民和奴隶的道德感,从来不是什么问题,即便昆汀的《被解放的姜戈》解构历史,终究是一部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黑色娱乐,不出意外的话,影片展示的杀戮血肉横飞倒是文明带来的结果。
印度之行|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
文章插图
从来不是那么认真阅读的人,持之以恒往往有点讥讽,好奇的心态持续太久未必属于什么好事,《微妙的平衡》是另一本写印度小说,写作者罗因顿?米斯特里为加国籍印度裔作家,至少生活的意外许多人如今毫不惊奇,小说纠结了四个人,寡妇,裁缝叔侄以及大学生构成了全本的故事,每个人历经波折的遭遇,又与彼时印度社会世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抛开甘地和泰姬陵,民族宗教之下芸芸众生谋生的手段其实大差不离,有一点可以恒定不变的是。造化必须弄人,命运不会刻意挑选谁,它就那么一路轮回,时间昭告了所有。炎炎夏日,少时的余华反复躺在距家不远太平间水泥台酣睡,《活着》便硬起心肠走在了千年万年的路途,《微妙的平衡》小说开始,写作者安排了没有双腿乞丐乞讨出场,与刚刚进城憧憬美好的裁缝不期而至,结尾美梦破灭失去双腿的裁缝,与开篇他和众多阅读者瞧见的那样,像乞丐一样蹲在小说里乞讨,而这些犹在继续,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