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万鹰之神”海东青,为何能成为历代皇室的“名宠”?

鹰猎文化起源于早期原始狩猎活动 , 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 曾经遍布于契丹、女真、满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 , 同时汉族上流社会也一直都有崇尚鹰猎的现象 。
而作为狩猎的工具 , 我国古代猎鹰有雕、角鹰、鹘、鹞等多个种类 , 其中鹘鹰最为名贵 , 又被人们称为“海东青” , 历来有“鹰中之王”的称号 , 它凭借着体态矫健、隼猛异常的特性成为了历代皇室“名宠” 。
【历史故事】“万鹰之神”海东青,为何能成为历代皇室的“名宠”?
文章图片
似鸟海东来
猎鹰在古代巡狩活动中不但可以提高狩猎的效率 , 其威猛的形象还可以彰显皇家的威仪 , 唐朝时有“五坊” , 专门负责管理和养护鹰犬 , 其中雕、鹘、鹰、鹞四个子坊中安置的就是猎鹰 。
海东青被称为猎鹰中的王者 , 清代的《柳边纪略》有云:“海东青者 , 鹰品之最贵者也 。 纯白为上 , 白色而杂他毛者次之 , 灰色者又次之 。 ”经学界考证 , 与今天的矛隼应当是同一物种 , 属于中等猛禽 。
从古至今 , 海东青的数量都很少 , 因而显得非常珍贵 , 纯白色的海东青更是少之又少 , 唐朝统治者大多是通过属国进贡所得 , 当时的诗人窦巩专门写过一首记录新罗进献海东青一事 , 曰:“御马新骑禁苑秋 , 白鹰来自海东头 。 汉皇无事须游猎 , 雪乱争飞锦臂横 。 ”
【历史故事】“万鹰之神”海东青,为何能成为历代皇室的“名宠”?
文章图片
李白的《高句丽》一诗也有:“金花折风帽 , 白马小迟回 。 翩翩舞广袖 , 似鸟海东来 。 ”新罗与高句丽皆是朝鲜半岛上的政权 , 半岛东接大海 , 而矛隼自海东而来 , 故谓之“海东青” 。
【历史故事】“万鹰之神”海东青,为何能成为历代皇室的“名宠”?】两宋之际 , 东北部的契丹族和女真族接连建立起了辽、金两个政权 , 契丹统治者对海东青猛禽推崇备至 , 常常通过各种手段捕获海东青在内的猛禽 。 同时大辽还模仿唐朝设立五坊 , 负责管理的“五坊使”因此地位水涨船高 , 据记载 , 穆宗曾经亲自到五坊使霞实里家里做客 , 与众宾客宴饮达旦 。
当时朝廷专门下令禁止一般官吏与平民百姓豢养海东青 , 除非是受到皇帝赏赐 , 而负责为皇室饲养海东青的“鹰坊使”常常能够平步青云 , 譬如道宗时 , 因为海东青捕获天鹅 , 皇帝封鹰坊使耶律杨六为工部尚书 。
【历史故事】“万鹰之神”海东青,为何能成为历代皇室的“名宠”?
文章图片
而对于女真族人来说 , 海东青更是毫不陌生 , 甚至于有人推测“女真”的意思就是从东方大海飞来的海青 , 海东青便是女真族的代称 。
女真部族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开始驯养海东青狩猎 , 并且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金朝 , 金朝皇帝为了管理海东青沿袭辽代制度 , 设立鹰坊 。 鹰坊人员皆是皇帝亲随 , 常常通过捕捉或驯养海东青来获得皇帝的宠幸 , 金朝后期废杀卫绍王的权臣胡沙虎就曾任职鹰坊 。
同属游牧文明的元代统治者对海东青也有特殊的感情 , 在蒙古族人的心目中海东青是勇猛、迅捷的象征 , 《元史》中明确记载有皇帝下令在兴和修建屋室 , 专门供海东青居住一事 。
【历史故事】“万鹰之神”海东青,为何能成为历代皇室的“名宠”?
文章图片
元代皇室养鹰人称为“昔宝赤” , 每年其所奉养的海东青如果能够捕获头鹅就能够获得一锭黄金作为奖赏 。
及至清代满族人入关之后 , 专门设立有“捕鹰丁” , 负责贡鹰差事 , 其时海东青依然只能由皇家饲养 , 不过当时的统治者对于海东青的捕猎能力降低了关注 , 反而更加重视海东青的外形 , 而且由于人类捕获海东青的数量不断增加 , 致使其数量大幅降低 , 到清朝末年 , 纯白色的海东青已经成为了千金难得的宝物 。
鹰中之王
千百年来 , 海东青之所以被皇室奉为猎鹰中的名品 , 是因为它具有某些异于一般猎禽的生物特性 , 譬如它高超的捕猎水平、超凡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神俊坚毅的外形特征 。
【历史故事】“万鹰之神”海东青,为何能成为历代皇室的“名宠”?
文章图片
海东青体型娇小但迅猛非常 , 唐代苏颋在《双白鹰赞》中描述到:“开元乙卯岁 , 东夷君长自肃慎扶余而贡白鹰一双 。 其一重三斤有四两 , 其一重三斤有二两” 。
要知道 , 同属猛禽 , 金雕体重可达13斤 , 角鹰体重20斤 , 三斤多对于战斗力超强的老鹰来说算是非常轻了 , 而且海东青身长不及二尺 , 体重仅及天鹅的五分之一 , 相对于它的猎捕对象来说 , 海东青在体型上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