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资讯北京前置仓的“中场战事”( 三 )


而前置仓服务半径最多只有3公里 , 对于选品和备货的精准性要求极高 , 一旦选错 , 就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 , 而备货不足也会影响消费体验 , 间接导致销量降低 , 其中的平衡点很难把握 。
《灵兽》就在体验中发现 , 晚上6点想要购买生鲜产品时 , 很多商品都已售罄 , 缺货现象很严重 。
为了提升客单价 , 扩品和扩面积成为前置仓的“自救手段” , 叮咚买菜靠“蔬菜+水产”的方式 , 以低客单价但高频的蔬菜作为引流品类 , 吸引消费者向高客单价的水产品类延伸 。 以至于在200平方米的前置仓中 , 门庖陈列均有2组鱼缸设备 。
一位叮咚买菜的内部人士称 , 尽管平台已经覆盖全品类 , 但蔬菜和肉禽蛋的销售数量占比超过75% , 而平台中蔬菜、肉禽蛋、百货三大品类销售额合计占比达68%以上 。
占据叮咚买菜销售数量和销售额巨大比重的仍是高频、低客单价的蔬菜品类 , 长此以往平台的用户势必会向对于价格敏感且挑剔的消费者群体倾斜 。
况且 , 扩品会带来运营效率降低 , 需要时间沉淀供应链 , 构建场景 。 不得不承认 , 前置仓模式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 。
尽管每日优鲜官宣在一线城市“全面盈利” , 但只是财务层面上的 , 把优惠券金额计入了总部市场费用 。
目前想要在北京闯出一片天地的叮咚买菜 , 用仓的密度来换取订单的密度 , 最终想要降低成本 , 突破盈利平衡点 , 但扩张的前提是需要有资金的投入 , 要支撑密度更是靠拉新和精细化的管理 。
而对于在北京市场成熟的美团买菜和每日优鲜来说 , 如何提升复购率 , 更是关键 , 毕竟 , 在生鲜行业 , 比流量更重要的是复购率 。
如今 , 各家前置仓玩家也是依靠资本的扶持在做着相似的事情 , 想要收割北京市场 , 还有很长一段路 。
否则 , 前置仓在供应商的眼里也只是生鲜分销渠道而已 。 也有人认为 , 前置仓最终的宿命 , 可能是卖给需要本地化流量的公司 。
当然 , 无论最终是怎样的结局 , 至少目前看“前置仓”模式的挑战不小 。 (灵兽传媒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