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万历皇帝的社交恐惧症和逆反心理是谁造成的?( 二 )


结果 , 按照冯保、张居正的意思 , 降黜了神宗身边一大批亲信太监 , 由此神宗对冯保的关系由信赖、畏惧转为怀疑、怨恨 。 而冯保仗着皇太后的势力 , 对神宗有恃无恐 , 为将来的下场埋下了伏笔 。
也就是这年 , 18岁的神宗已经成年 , 张居正作为顾命大臣 , 辅佐幼帝的任务似乎可以结束 。 对此张居正是矛盾的 , 他害怕别人议论他把持朝政 , 自己完全知道“高位不可以久窃 , 大权不可以久居” , 便于三月二十二日向神宗提出“祈休”请求 , 意在归政 。 尽管对权力的贪恋就像鸦片中毒 , 但作为通读历史典籍教训的他不得不作深长计议 , 以免前功尽弃 , 中途翻车 。 他在给湖广巡抚的信中表达了一种隐忧:“盖骑虎之势自难中下 , 所以霍光、宇文护终于不免 。 ”张居正想到权臣霍光、宇文护强势操控政局的下场 , 不免有了恐慌情绪 , 《汉书·霍光传》里“威震主者不畜 , 霍氏之祸萌与骖乘”几个赫然大字让张居正的心里一阵颤抖 。
【爱历史】万历皇帝的社交恐惧症和逆反心理是谁造成的?
文章图片
万历皇帝画像
虽然神宗皇帝多次对张居正说:“先生大功 , 朕说不尽 , 只看顾先生的子孙 。 ”这话如果反过来想 , 真是“不同凡想” 。
张居正在两年前就给神宗递交了《乞归葬疏》 , 神宗毕竟16岁了 , 遂示以“倚毗方切 , 岂可朝夕离朕左右” 。 张居正再次祈求后 , 神宗遂说:“先生到家事毕 , 即望速来 。 国家事重 , 先生去了 , 朕何所倚托?”这句话倒也是事实 , 所谓的“万历新政”无非是“张居正新政” , 帝国的所有工具都掌握在张居正一人手里 , 情商及自尊心极高的神宗心里必定有着强烈的不满和愤恨 , 只不过他懂得隐忍的妙处 。 临行前 , 张居正上奏说:“大婚之后 , 应该要有节制 , 要爱护保养身体 , 留心于庶务万机 。 ”说完伏地哭泣 , 明神宗也为之哽咽得说不出话 。 与此同时 , 神宗告诫次辅吕调阳等人说:“有大事不得擅自独断 , 应疾驰驿送江陵听从张先生处理 。 ”权力的使用至此达到极端默契 , 只不过越默契 , 神宗的心就越不痛快 。
【爱历史】万历皇帝的社交恐惧症和逆反心理是谁造成的?
文章图片
张居正影视形象
张居正回乡葬父 , 湖广地区各衙门官员全部到场 , 唯有巡按御史赵应元没去 , 张居正怀恨在心 , 这件小事 , 完全体现了张居正内心的傲视天下 。 明代内阁权臣严嵩、高拱已经到了无所不统的地步 , 张居正犹有过之 。 当时人说 , 张居正受顾命辅政 , “宫府一体 , 百臂从风 , 相权之重 , 本朝罕俪 。 部臣拱手比于威君严父 , 又有加焉” 。 所谓宫府一体即把皇帝内宫的事务和朝政的事务集于一身 , 货真价实的威权震主!这一点张居正自我都不否认 , 他曾对阿谀自己的下属说:“我非相 , 乃摄也 。 ”所谓摄 , 即摄政 , 代替皇帝施政 。 神宗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战战兢兢地等待 , 直到张居正去世的那天 。
二、翻手为云
万历十年(1582年)对于神宗来说是一个重大年份 , 这一年 , 张居正病逝 , 内阁大学士张四维继任首辅 , 这年神宗20岁 , 遂亲自过问朝政 , 企图有所作为 。 司礼监太监总管冯保失去了张居正这样外廷强有力的支持者 , 神宗开始着手剪除他 。 神宗在言官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的奏疏上批示:“冯保欺君蠹国 , 罪恶深重 , 本当显戮 。 念系皇考付托 , 效劳日久 , 姑从宽着降奉御 , 发南京新房闲住 。 ”紧接着 , 既然冯保可以攻倒 , 张居正有何不可 。 言官门窥知皇上之意已移 , 便交章弹劾张居正 。 万历十年(1582年)十二月十四日 , 善于窥伺的陕西道御史杨四知首先出马 , 历数张居正十四条大罪 。 经过多方谋划 , 张居正不仅身败名裂 , 连家都给抄了 , 张家子女因此饿死者有十余人 。 同时搜出了张居正诸子和兄弟全部家藏 , 得到黄金大约一万两 , 白金十万两 。 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 , 经不住刑讯上吊而死 。 神宗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 , 亲政以后 , 励精图治 , 一度形成“事事由朕独断”的局面 。
《明通鉴》讲述了下边的一件事情 , 万历十三年(1585年) , 明神宗到南郊步行祈祷 , 他当着群臣的面对内阁辅臣说:“天气干旱虽然是由于朕没有君德引起的 , 但也是由于天下官吏贪婪 , 盘剥坑害百姓 , 以至干犯天和 , 今后应当慎重地选择官吏 。 ”他的敬天法祖、拖着沉重的肥胖身体大汗淋漓地祈雨 , 一度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