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将“江南可采莲”从教科书删除的人,根本不懂诗歌的范畴!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主张火了:有人说《乐府诗集》中的《江南》不是诗歌,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应该从教科书删除!居然有很多网民们支持这个主张!但是他们根本不懂“诗歌”,也不知道什么是“诗歌”!他们狭隘的理解“诗歌”的范畴。同时用不合适的诗歌体裁来衡量《江南》这个诗歌的体裁。
主张将“江南可采莲”从教科书删除的人,根本不懂诗歌的范畴!
文章插图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主张将“江南可采莲”从教科书删除的人,根本不懂诗歌的范畴!
文章插图
从内容看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所认知的传统诗歌组成形式。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不是诗歌,或者没有任何文学价值。诗歌是个很大的范畴,不只是一种体裁和诗体存在的。他们是在用传统的唐诗来衡量《江南》,这就引发我们的深思,就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确实缺乏这方面的常识教育。这些网民在似懂非懂或者干脆不懂的就上来批判《江南》。可谓无知无谓,同时也是源于他们对于诗歌了解是非常的浅薄无知。他们称这太啰嗦太不像诗歌了、不符合诗歌的规范等等,不应该出现在教科书中。他们称这样的诗歌在教科书中出现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主张将“江南可采莲”从教科书删除的人,根本不懂诗歌的范畴!
文章插图
主张将“江南可采莲”从教科书删除的人,根本不懂诗歌的范畴!
文章插图
不客气的讲他们就是无知,客气讲就是似懂不懂的评判。他们对于诗歌的概念还处在一个狭隘的理解层面。对于了解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人来说,江南曲是民歌的常用语言特点。《诗经》、《乐府诗集》本身就收录了大量的民歌。
主张将“江南可采莲”从教科书删除的人,根本不懂诗歌的范畴!
文章插图
诗歌本身就是用来唱的,不是像古代其它文学作品一样是朗读的,所以的范围很广泛,他们就是错误理解了诗歌的含义和涵盖内容。而《江南》就是民歌常用的唱法,这种语言方式恰恰是民歌一直使用的表达感情手法。
主张将“江南可采莲”从教科书删除的人,根本不懂诗歌的范畴!
文章插图
简单的常识:不是所有诗歌都要严格遵循格律和所谓押韵或者必须不能重复同样的字的。所以广义的诗歌不只是唐诗那些常见形式。就算是唐诗也有多种诗体和体裁并行,下面会讲到唐诗的组成。比如《诗经》中常见的就是这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主张将“江南可采莲”从教科书删除的人,根本不懂诗歌的范畴!
文章插图
乐府一般是指汉族古代民歌音乐。《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
主张将“江南可采莲”从教科书删除的人,根本不懂诗歌的范畴!
文章插图
宋代时,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乐府诗集》,如《木兰诗》(南北朝时期)。《乐府诗集》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虽然是宋代整理的,但是在整理之前已经广泛流传于汉之后的朝代了。当然也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唐诗则是基于南北朝时代诗歌流传手法的而进行发展创新的。
主张将“江南可采莲”从教科书删除的人,根本不懂诗歌的范畴!
文章插图
1、他们对于诗歌的了解仅限于唐诗,只是一知半解罢了。2、他们用唐诗、宋词那种常用体裁来衡量一首诗歌和评判一首诗歌的。3、宋词严格意义讲也是诗歌的一种诗体。约始于南北朝,在唐代经温庭筠创作发展,并被奉为宋词鼻祖。而温庭筠本身也有很多唐诗体裁诗作。4、中国的诗歌唐诗我们常看到的是:七言、五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1、唐诗大部分属于“近体诗”范畴,也有不少“古体诗”创作。1)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2、近体诗一般有如下分类:1)五律:每句五字,共八句,40字。严格押韵。《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