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期|明末进入小冰河期,温度只下降一度,为何就没粮食吃了


冰川期|明末进入小冰河期,温度只下降一度,为何就没粮食吃了
文章图片
冰川期|明末进入小冰河期,温度只下降一度,为何就没粮食吃了
文章图片
【冰川期|明末进入小冰河期,温度只下降一度,为何就没粮食吃了】
冰川期|明末进入小冰河期,温度只下降一度,为何就没粮食吃了
导语:
明末小冰期的形成 , 有解释是因为同时期的西方殖民者 , 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导致耕地退化成热带雨林 , 大量树木吸收了二氧化碳导致温度降低;又或者因为陨石砸进南北极冰盖 , 产生大量海冰反射了太阳辐射 。
受气温降低的影响 , 中原王朝的北部和西北部的农耕地带会退化成草原 , 原来务农的人会被迫游牧化 , 更容易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 , 中原王朝的农业产出减少 , 经济基本盘不得不向南迁移 。 历史上两晋十六国时期和五代十国宋金辽时期 , 北方容易被少数民族糜烂 , 而南方还能维持住华夏文化基本盘 。
01
明末小冰期全国温度下降1℃ , 全国平均温度改变1℃看起来不大 。 但这是平均的概念 , 其实对实际某一个地区的的影响就很大了 。 打个比方 , 本来香蕉可以长在云南南部 , 但全球气温下降1℃ , 因为气温变化香蕉那生长线就跑到越南北部去了 。
并且这是对所有动植物都同理的 。 推而广之 , 苹果、梨、西瓜的生长范围都有所改变 , 也就意味着适宜生长的温度线边缘的动植物大量灭绝 。 这还不谈温度改变带来的气候改变 。 一句话概括就是 , 气候改变了 , 适宜生存的纬度改变了但实际上动植物还生活在原来的区域 , 然后这个区域的动植物当然只能灭亡了 。
某个温度就是生物对温度的临界忍耐度 , 过了这个温度哪怕零点几度人就受不了会打喷嚏甚至感冒 。 这种温度的影响如果在临界值附近的话别说三四度十度 , 零点几度生物都受不了 。 这种短期的影响就几乎立竿见影了 , 更别说平均气温是指一段时间长期低了一度 , 本来很多动植物处于舒适的边缘 , 结果这一度正好破防 。
02
年差温度改变基本上可以说该区域每年能够收获的能量的改变 , 简单地说 , 今年气温比去年气温高一度 , 可能代表今年某些地区降雨量要比去年多很多或者某些地区干旱程度要比去年多 , 对于明朝来说 ,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 , 对于气候的依赖性要比现在高很多 。
如果某个地区发生旱灾或者水灾可能会导致食物的缺少 , 食物缺少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 这些不稳定因素累积起来导致灭亡 , 而现代人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避免对气候的依赖 , 所以你可能觉得温度对社会影响不大 。
降低1~3度带来的后果是气候多变 , 可能今年夏季少雨干旱地里无收成 , 冬季少雪干旱瘟疫横行 , 第二年就是多雨洪涝灾害频发 , 冬季温度急剧下降 。
尤其是到了那种皇朝末期 , 阶级固化贪腐横行执行力减弱 , 普通人没有上升渠道 , 底层人生存下去都是奢望 , 普通人自然会蛊惑底层人再造乾坤 , 人祸制造出更大片的荒地 , 底层人更难生存 , 人心更加思变思乱 , 陷入恶性循环 。
03
明朝为啥亡 , 因为农民造反 , 为啥造反 , 因为活不下去 , 为啥活不下去 , 因为连年闹灾收成不够吃 。 表面上是小冰期 , 实际上是土地的产出承载不了这么多的人口 , 明朝末年人口已经一亿多人 , 要是风调雨顺 , 土地产出也就刚刚能喂饱这么多人口 , 但一旦遇到天灾 , 那就有大量的人没有吃的 , 自然就会生乱 , 就会造反 。
明朝初年 , 刚经过元末大乱 , 北方已经十室九空 , 南方也打得民生凋敝 , 要不然也不会有山西人移民河北 , 江西人移民湖南 , 那时候是典型的人少地多 , 人口远远低于土地的承载能力 , 就算小冰期 , 也不至于粮食不够吃 , 粮食够吃 , 谁还造反?
明末当时河南河北山东的粮食产量 , 占全国一半以上 , 这些地方变成了黄泛区 , 只能从南方运粮 , 江南的地主只想养蚕赚钱 , 不想种粮食 , 这些人觉得崇祯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了 , 所以想换个皇帝 , 哪怕长江以北的烂摊子扔给满人也没关系 。 毕竟当初南北朝对峙了几百年呢 , 没认清自己几斤几两 , 清军入关后需要钱 , 就把他们给屠了 。
穷人没粮食吃会去抢富人 , 当穷人生存和富人财产得不到保障的时候秩序就会被打乱 , 当时的政权没有能力去管的话也必然会出现新的秩序和管理秩序的人 , 那么这个新秩序就会和旧秩序对抗 , 当新秩序普遍出现超过旧秩序的武力就会改朝换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