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四十岁正是不惑的年龄,农村俗语说:“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作为老祖宗的忠告留存到现在,70后的朋友值得一看。谁都年轻过,在那些青春岁月里,曾经怀揣着梦想与热情的少年走到了现在变成油腻大叔,这是岁月和生活的使然,我们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如孔圣人所说,四十而不惑,但是到了不惑之年的男人真的能够看透、看淡所有事情吗?烦恼会因为不惑而减少吗?显然并不会。
文章插图
对于现代人来说,四十多岁正值年富力强的年纪,大部分人已经成家立业,拥有自己的妻儿,工作上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随之而来的还有社会中的各种压力,正所谓“上有老,下有小”也不过如此。都说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在跌跌撞撞中加上各种高压使得原本锋芒毕露的年轻人逐渐变得圆滑甚至圆润,或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也会回想起曾经的少年时光,那时的朝气蓬勃,总感觉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对任何事物充满新鲜感,自由且快乐。快乐的时光总是容易逝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被禁锢在了两点一线的直线上,曾经面面俱到的生活越发狭窄。
文章插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谁愿意做一个得过且过的平凡人,年龄当然不是退后的理由,畏畏缩缩的人生是毫无趣味的。在古人看来,四十五岁是一个大关,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差,能够平平安安活到四十五岁已经属于莫大的幸运,所以很多人活到四十五岁之后便开始消极怠慢,觉得人生足矣,但也有人觉得,此时才刚刚起步。如同这句俗语所说,“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作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在四十五岁正是热身运动刚刚结束之时,勇猛精进的人生从现在才正式开始。
文章插图
可能有些人到了四十五岁依然一事无成,觉得生活不善待自己,索性越发颓废,如此便是大错特错了。在这世间没有什么晚与不晚的说法,在历史上大器晚成之人比比皆是,从最早的一个人说起,他叫做姜尚,姜尚的生卒年月没有确切时间,传说他活到了100岁,但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姜尚年轻时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到孟津卖酒,虽然贫寒但胸怀大志,从来没有放弃学习。
文章插图
时间匆匆流过,直到暮年之时姜尚才迎来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中国有句老话说“太公八十遇文王”,可能因为在民间流传愈久,夸张成分居多。但毫无疑问,姜尚是大器晚成中的代表人物。说到此处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活不到姜尚那么大的年龄,秉烛夜读从来没有规定确切的时间,只是说人们在错过了黄金时间之后幡然醒悟,再拾起书卷开始写勤劳努力,这都不算晚。关键的是人生要有目标。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目标鲜明之人活得往往要久些,比如《西游记》的创作者吴承恩,一生穷困潦倒,在晚年确定西游记的写作目标,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在72岁开始撰写西游,82岁离开人世。最后,“出山虎”是勇猛果敢的代表,也可以理解为在山中蛰伏多年的老虎,积累了一定的斗志和经验,走出山时必然势不可挡,很多70后的朋友也奔四了,切莫因为年龄而畏畏缩缩,正值出山虎的年龄,此时不奋斗更待何时。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