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痛批华为裁员千人,“鼠目寸光”的领导( 二 )


这个描述 , 给出了一条相当清晰的晋升路线 , 但以邦哥短暂的生活经验来说 , 跟理想状态相比 , 我们几乎从未见过丰满的现实 , 它就像维密模特一样 , 永远骨感 。
任正非理想中的这条路 , 其实很难走 。 以孟晚舟举例 。 2011年 , 孟晚舟正式出任华为CFO , 那之前 , 她在华为的财务岗工作了整整13年 , 入职华为共计18年 。 且孟晚舟本人也并非出身财务岗 。
孟晚舟尚且如此 , 那其他人呢?
在心声社区贴出的讲话原文下面 , 华为员工的回帖都相当具有含金量 , 其中一位员工表示 , 其实在PFC岗位 , 被裁掉的不止1100人 。 当年的1700人 , 现在剩下估计最多也就200个了 , 现在的600人中 , 很多都是后来新招的 。
有员工直言:老人家对一线实际情况已经不怎么了解了 。 在他看来 , PFC岗位技术含量较低 , 定位尴尬 , 任老希望PFC干的活 , 实际上 , 项目经理+TD+财经就完成了 。 业务线的人学财务容易 , 财务线的人则需要相对独立的判断 , 所以很难去真正介入业务线 。
换言之 , PFC在华为内部“失位”了 。 他们数量庞大 , 却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 看上去深受领导层重视 , 实际职能却被许多基层员工认为“鸡肋” , 所以只能逐渐退出核心区域 , 这是人力资源领域的大忌 。
实际上 , 任正非所言的PFC总数减少 , 并不是被一次性裁掉的 , 而是在数年过程中 , 被“优化”掉的 。 这也就解释了 , 为什么任正非会有“不知道谁裁掉”的一说 , 大体因为:制度和实践本身起了冲突 , 实在不好说到底是谁的锅 。
PFC不是通用岗位 , 和项目经理之类方之四海皆准的岗位不同 , 在华为积累的PFC经验 , 出了华为往往是没有用处的 。 员工要规划自己的人生 , 考虑自己的将来 , 这样的岗位设置 , 本身就是有Bug的 。 1700个PFC , 提拔出1000个CFO , 看上去比例超过了50% , 但却并不是静态选拔的过程 , 而是动态竞争的过程 。 真正都够提拔到CFO的 , 依然是少数人 。
这样的“海选培养” , 和艰难晋升 , 多少透露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气息 。 邦哥的小伙伴说:终于有了点华为熟悉的样子 。
任正非痛批华为裁员千人,“鼠目寸光”的领导
本文插图
华为依旧是那个华为
从心声社区的员工反馈来看 , 任正非想要推行PFC的想法 , 无疑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 但这些问题大多是一些细节的实践层面的问题 , 华为推崇PFC的本质 , 是希望管理者都有项目经验 , 要有实操能力 , 要有统筹全局的视角 。 要在你所协调的范围内 , 你都要成为“半坛子”专家 , 不然你如何协调得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 , 任正非构建团队的理念 , 和对人才梯队的要求 , 毫无疑问 , 依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 以及可参考价值 。
用他的话说:“公司为什么管理队伍这么庞大 , 会议这么多、会议又长 , 而且又议而不决 , 就是因为会议主持人没有实践经验、心中无数、能力太低 , 所以不能担责;发出去的文件又不合符实际 , 给一线增加负担 , 这些都是没有一线实践经验造成的 。 ”
这短短的一段话 , 恐怕可以切中成千上万家企业的痛点 。
实战 , 永远是华为构建人才梯队的核心关键词 。 所有基层财经人员的成长 , 都是功夫在诗外 , 借助基层工作的经历 , 真正地熟悉广谱的业务 , 成为真正的“万金油” , 不仅仅适用于华为 , 也适用于任何一家企业 。
只不过 , 解决问题的方式 , 未必需要复刻华为 。 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问题存在 , 不犯错的就不是公司了 , 是上帝 。
当然 , 华为也在调整 。 调整能力 , 同样是一家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 这不是任正非第一次痛批华为裁员 , 大约也不是最后一次 。 虽然他自称是一个吉祥物 , 的确有很多实操层面的问题 , 早已不再经手 。 但依然以思想指导着华为的日常工作 , 会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 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