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说说吴起,中国军事史上真正的“前浪”


秦国▲说说吴起,中国军事史上真正的“前浪”
文章图片
秦国▲说说吴起,中国军事史上真正的“前浪”
孙武和吴起之所以并称“孙吴” , 除了两人时代较近 , 最主要是地位和影响力交相辉映 。
在我看来 , 孙武尤其是《孙子兵法》的作用主要是“对前关门” 。 在分析春秋军事史显著特征的时候 , 我们曾经指出 , 《孙子兵法》的历史宿敌是军礼制度 , 一部春秋军事史 , 便是从军礼制度走向《孙子兵法》的过程 。
两者最根本区别就是军事战争的地位定位 , 《孙子兵法》明确宣告了军事战争是“国之大事 , 死生之地 , 存亡之道” , 战争既然是生死对决 , 那自然要“兵者诡道”乃至无所不用其极 。
《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当然极其广泛 , 但它最初作用或者说根本作用其实在此 , “对前”关闭了一个旧时代 , 开启了真正的军事战争时代 。
而吴起的影响力 , 则主要在于“向后开门” , 在军事战争时代的起步阶段 , 开创或者说树立了“标杆” 。
※“西河战神”吴起
吴起可能是中国军事史上最“全能”的人 , 仅论军事家层面 , 他治军、用兵两个维度都造诣非凡 。 同时他又是政治家和改革家 , 尤其是在楚国的变法运动 , 对楚国未来的历史极具影响 。
这大概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 , 毕竟当时“文武分职”的概念刚刚起步 , 还分得不太清楚 。 而他的人生经历又颇为丰富 , 先后受到过儒家、法家和兵家等思想的深刻影响 , 难怪他能够如此全面 。
这也使得他很容易认清军事战争在整个国家层面的地位 。 我们现在都知道 , “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 , 吴起当然没听过这句话 , 然而个中的精髓却早已掌握 , 在吴起那里 , 便是——“内修文德 , 外治武备” 。
这应该是吴起军事理论的最高涵括 。 他从来不是单纯地只着眼于军事战争 , 而是从整个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待 。
这一点 , 再结合当时时代渐次兴起的变法运动 , 使得吴起做出了他对军事史真正的贡献:军事改革 。
和后世的“商鞅变法”相比 , 吴起的军事改革可能没有那么全面和深入 , 但个中的精髓却是相通的 , 甚至于可以说 , 商鞅从吴起那里“偷师”了不少 。
比如“辕门立木” , 就是商鞅在“致敬”吴起 。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 当时魏国西河郡边境有个秦国的哨亭 , 打它吧不值当动用军队 , 不打吧它又老膈应人(估计偶尔射箭袭击魏国农民) 。
吴起就想了个小点子 , 在城北放了个车辕 , 下令说谁能把它推到南门就有重赏 , 有人干了 , 果然收到了赏金 。 吴起又在东门放了颗红豆 , 说能把它拿到西门的有赏 , 有人干了也赏了 。 然后吴起就说:“明天去打那个哨亭 , 谁第一个冲上去 , 就封为大夫 , 赏赐田宅 。 ”那老百姓还有不争先恐后的么?那个哨亭果然轻松被拆了 。 (《韩非子?内储说上》)
之所以重点讲这个小故事 , 是因为 , 别看它小 , 其实它蕴含了法家军事改革的几乎所有精髓 。
首先 , 这个事往好了说是“取信于民” , 往难听的说就是“以利诱之”了 。 法家认为 , 人或者说底层老百姓 , 是可以利诱的 , 要想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 就得以“利益”、“荣誉”、“等级划分”等手段来刺激他们 。
所以后来秦国奖励军功 , 甚至以斩首数来授爵 。 “有军功者 , 各以率受上爵” , “有功者显荣 , 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
其实这又是吴起玩剩下的 。 吴起的做法同样有名:
“于是武侯设坐庙廷 , 为三行 , 飨士大夫 。 上功坐前行 , 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 , 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 , 肴席无重器 。 飨毕而出 , 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 , 亦以功为差 。 有死事之家 , 岁被使者劳赐其父母 , 著不忘于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