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的最后时刻 魅族手机时间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
作者|于惠如 编辑|罗丽娟
汽车狂人李书福“造手机”的事情有了新的进展 。
近日,据《财经》报道,吉利集团旗下手机公司星纪时代正与魅族接触洽谈收购事宜,目前处于尽职调查阶段 。
对此,吉利回应称,“我们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星纪时代高端手机研发业务正在有序进展,我们希望打造开放融合的生态伙伴关系 。”魅族则对外回复:“感谢对魅族科技的关心,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 。”
站在吉利的角度,这或有迹可循 。去年9月28日,由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要投入100亿元,专攻高端手机市场 。如今,李书福造手机的面纱已经掀开一角 。
这笔交易的最终走向如何,仍未可知 。若成,对两家企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假如收购成真,我觉得是魅族重生的一个机会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对全天候科技表示,“以目前魅族的的处境和市场地位,不注入外部资本进来,很难重返主流地位 。”
长河投资海外TMT分析师沈天扬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智能手机这个赛道竞争很激烈,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吉利想做成自己的生态壁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另一边,“魅族想要再进入第一梯队的难度比较大,资金层面如果有吉利这样的集团给予支持,还有翻盘的机会 。”
魅族是最早布局智能手机的国产手机品牌,魅族M8是国内第一款大屏幕全触屏智能手机,也曾创下过销量2200万台的辉煌 。巅峰时期,魅族的市场估值曾达到129.7亿元 。
【魅族的最后时刻 魅族手机时间】如今,魅族已在手机出货量上沦为“others”,甚至市场份额一度跌剩0.1% 。去年底,官方也公告了Flyme的手机云备份即将停运 。
但倘若收购事宜坐实,意味着魅族又可以在风头正盛的智能汽车的道路上与其它友商相遇了 。不过,相较而言,小米、华为等均是主动选择进入汽车赛道,而魅族是被动进入 。
更有观点认为,双方合作后,吉利即可吞噬这一品牌,也意味着魅族正式走向落幕 。
魅族的尴尬相比于国内其它手机厂商,魅族曾一度跑得最快,在手机上也有自己的坚持,却最终因为封闭而偏离跑道 。
在智能手机的蛮荒时代,魅族是最早布局智能手机的国产手机品牌 。诞生于2009年的魅族M8,创新采用了基于Windows CE 6.0的Mymobile操作系统,配备了iPhone 3GS同款三星处理器和多点触控大屏,成为国内第一款大屏幕全触屏智能手机 。
魅族M8在上市后一举走红 。尽管这款手机远达不到完美,上市仅两个月,销量就达到了10万台,五个月,销售额突破了五亿元,创造了销量奇迹 。
雷军也曾是魅族的忠实粉丝 。很多圈内人都记得,雷军在多个聚餐场合从口袋中掏出一部魅族M8向旁人讲解 。
那是魅族最受瞩目的年代 。彼时,魅族创始人黄章甚至豪言:“不做中国的苹果,要做世界的魅族 。”
但实际上,魅族最终只做成了“黄章的魅族” 。
黄章对手机极致的追求曾经成就了魅族——除了产品,他对任何事情都毫不关心 。但他也将这家公司带向了另一个极端 。
黄章曾公开对外表示,自己拒绝了雷军投资魅族 。在外界看来,这或许是黄章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之一 。
黄章拒绝雷军的结果后来大家都知道:2010年雷军带着林斌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小米,而黄章则在M9发布后,选择“隐退”,将公司交给魅族另一位创始人白永祥 。
白永祥曾在一次采访中承认,小米的崛起震撼了魅族,魅族错过了智能手机的井喷时期 。“智能手机行业不能支撑小而美的产品,魅族就这样掉队了 。”
接下来的几年,魅族的发展持续受挫 。
2014年,魅族原副总裁马麟带领部分骨干跳槽乐视导致公司出现危机,黄章在大年初九召集员工会议,宣布回归,并决定魅族要做三方面的改变:扩大产品线、引入外部投资、拿出20%的个人股份启动员工持股计划 。
不过那次回归仅短短数月 。在引入阿里5.9亿美元投资后,黄章又将日常工作交给白永祥和李楠,转回幕后 。
接下来的一年,魅族原高级副总裁兼CMO李楠成立主打千元机的子品牌魅蓝,此后,魅族迅速从“小而美”向“大厂”进击,时年一举拿下2000万出货量;2016年,魅族更是以每月一款的速度,连续发布14款新机,将总出货量提升至2200万台,达到魅族史上巅峰 。
高速扩张的同时,成本持续增加 。在股东天音披露的财报中,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魅族亏损达13亿人民币 。
与高通的交恶或许是魅族犯下的又一个“致命”错误 。因为拒绝支付高通专利费,魅族选择联发科,这直接导致了“魅族Pro 7惨剧”,并落下“万年联发科”的名号 。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让本就走下坡路的魅族变得混乱不堪 。
2017年,魅族创始人黄章宣布再度复出,为了将产品聚焦在中高端市场,黄章主导砍掉了当时的销量支点魅蓝系列,并操刀推出了魅族15、16、17、18四个系列 。期间,“魅族三剑客”白永祥、杨颜、李楠也接连离职 。
在去年3月的魅族18系列发布会上,魅族高调宣布,从18系列开始,魅族将放弃新产品的互联网广告营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纯净硬件、纯净系统,打造零广告(系统自带应用无任何广告)、零推送、零预装的“三零”手机 。

魅族的最后时刻 魅族手机时间

文章插图
图源:魅族发布会
然而,仅仅半年时间,魅族的“三零”理想就倒在了现实面前 。
截至去年9月初,魅族官方社交平台和官网上关于“三零”内容的报道已被删除 。
对此,魅族曾在《致魅族用户的一封信》中回应称,面对激烈的竞争,魅族反复斟酌后决定作出调整,Flyme将保持与行业一致的运营策略 。魅族表示,“三零手机”是一次十分激进的尝试,也是对行业规则的一次挑战 。在进行业务调整的同时,魅族18、魅族18 Pro两款机型不受政策调整影响 。
而在宣布调整政策的第二天,魅族在微博上宣布:时隔1269 天,魅蓝回归 。
作为魅族主打性价比的子品牌,魅蓝凭借低售价、颜色丰富、硬件配置性价比高等优点吸引了不少青少年消费者 。2015年起,魅族连续三年出货量超过2000万台,这离不开魅蓝数字系列和Note系列的贡献 。
1月12日,魅蓝推出魅蓝10系列,售价在699-899元区间,被定义为“智能手机基础款” 。这与黄章的聚焦中高端打法,已经相去甚远 。
多条路径自救如果在整个行业发展中给魅族加一个注脚,“激变”或许是最合适的 。
过去十年,魅族也曾多次努力求变,命运历经多次变化,小而美路线、机海战术、性价比策略、精简战略……只是在一次次变化中,魅族逐渐沦为手机界的边缘角色 。
8年前,魅族接受了阿里巴巴5.9亿美元的投资,也开始了与海尔的战略合作 。前者是无需质疑的互联网巨头,后者在智能家居领域也算得上先行者 。
这是魅族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少有的开放姿态,显然也是公司不得不变的选择 。
2014年,黄章回归后,紧锣密鼓地见了不少产业投资人 。黄章想抱的大腿名单上有格力、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 。不过,黄章因“格力与魅族企业文化不一样”,“腾讯没有意识到终端的重要性”为由,跳过了这两家企业而选择了阿里 。
彼时,黄章在给公司员工的一份邮件中提到要给:“我完全意识到,在智能手机竞争很激烈的今天,靠有限的利润分配,企业和员工都是输家 。”
在外界看来,魅族抱上了大腿,未来发展会更加顺利 。但显然,在魅族与阿里的合作中,阿里才是“性价比”高的那一个,它会在魅族手机中植入大量应用,即魅族成为阿里爸爸在移动端的入口 。甚至,魅族旗下魅蓝品牌的不少机型都采用了阿里YunOS系统 。
面对强大的投资者,稍有不慎,“大腿”可能变“大刀”,但除了抱阿里大腿之外,魅族还有何种选择呢?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熟知,阿里与魅族的合作也在2017年不欢而散 。阿里在魅族董事会上提出要撤资,而魅族的系统则在一次升级中,全部将YunOS更换成了Android 。
陆续增加智能家居品类是魅族主动求变的另一个重要动作 。
2016年,在李楠推动下,魅族招聘了智能家居产品相关人才并正式成立这一部门,陆续增加了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产品品类 。
当时,魅族的智能家居业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位于总部的软件部门,负责打造一款类似小米“米家”App,并接入其他第三方家居家电品牌;另一类为设计手环、耳机等硬件,由成立于2014年的深圳分公司负责 。
不过,这项与手机关系不大的业务在黄章第二次回归后被砍掉了 。被裁减之前,魅族智能家居已接入20余家品牌,可控制约百余款产品 。
三年后,魅族重提智能家居业务 。
2020年年底,魅族总部大楼挂出了“Lipro欢迎光临”的大型海报,寓意公司将要进军智能家居领域 。该业务首选了照明系列产品做切入 。同时,魅族提出“一体两翼”的战略,即以旗舰手机为核心,智能家居与智能穿戴业务并行,共同组成企业未来发展新动力 。
魅族的最后时刻 魅族手机时间

文章插图
图源:魅族官网
1月12日的魅族冬季新品发布会,与以往不同,魅族将发布会大部分时间放在潮酷品牌和智能家居上,留给手机的却仅是一小段时间 。
对于魅族推出的产品,市场反应并不热情 。在魅族天猫旗舰店里,魅族Lipro系列智能家居产品销量均不高 。一款店内LED单灯热销排名第一的LED灯泡月销量为100+ 。
与手机产品力求“小而美”的打法不同,魅族在智能家居业务上有些“急功近利” 。去年5月底,魅族宣布智能家居产品接入鸿蒙系统,但其智能家居产品却又品类极少 。这一行为甚至被市场认为这是在“蹭”华为鸿蒙热度 。
即便不被市场看好,但魅族依然有信心 。Lipro系列智能产品从预热开始便打上“高端”的标签 。去年年初,魅族曾表示,要在三年内成为中国高端智能家居前三名 。
艾媒咨询创始人张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没有一个手机厂商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屹立不倒,只要坚持不死,就能在发展中找到机会 。
魅族在中国消费者中有一定口碑,如想重返市场头部,只有从专业市场发力,但单靠企业自己发力,机会并不大 。
是重生,还是落幕?不造车的手机公司不是好科技公司 。2021年,苹果、华为、小米等均在智能汽车的赛道上会面了 。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智能手机市场红利渐退,智能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手机厂商看中了后者巨大的市场前景;加之手机厂商除了拥有供应链优势,还在智能化、操作系统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
吉利属于反其道而行之的案例 。
去年9月,在手机厂商纷纷造车之际,吉利集团成立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并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 。该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整合全球技术和资源,服务全球市场 。
“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 。”李书福谈及造手机的原因时表示 。
尽管相比结构复杂的汽车零件,手机硬件方面要简单许多,这让在汽车圈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吉利充满底气 。
不过,对于吉利而言,组建软硬件团队,凑齐人才是其迈入手机行业需要面临的第一个门槛,而收购则是最好的切入策略 。
“(收购)这个事情对于吉利本身的意义会更大一些,它如果从无到有做手机的话,难度蛮大的,去收购一个目前市场上面份额比较弱,然后手上有一些基础的厂商会更快一点 。”长河投资海外TMT分析师沈天扬对全天候科技表示,智能手机这个赛道竞争很激烈,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想做成自己的生态壁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尽管魅族已沦为边缘角色,但其拥有一个完整的手机团队,也有做高端手机的基因 。
对魅族来说,被收购或许不是一件坏事 。
沈天扬也提到,当前魅族想要再进入第一梯队的难度比较大,“资金层面如果有吉利这样的集团给予支持,还有翻盘的机会 。”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nalys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一起拿下了71%的市场份额,而魅族等“Others”厂商们能分到的只有29%的市场份额 。
魅族的最后时刻 魅族手机时间

文章插图
也有观点认为,没有规模的手机企业终究很难在市场上生存,被吉利“吞并”已经是魅族最好的归宿,但这也意味着,“魅族”即将落幕 。
双方终究会擦出什么火花还未揭晓 。不过,有了前一次失败的经验,这一次魅族也许能选出更好的选项了 。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