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为什么说,司马迁的《史记》,是“幸运”的产物?

一部《史记》 , 开中国纪传体通史先河 , 是司马迁集毕生精力 , 花费14年时间完成的一部皇皇巨著 。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 , 对后世史学研究和文学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 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
全书共130篇 , 52万6千五百余字 , 规模宏大 , 体系完备 , 是常人不可能完成的浩繁工程 。
对于《史记》的评说 , 几乎无一差评 。 班固在《汉书》中 , 还专门为司马迁著写了《司马迁传》 , 在赞语中说道:“善序事理 , 辩而不华 , 质而不俚 , 其文直、其事核 , 不虚美、不隐恶 , 故谓之实录 。 ”
即使是极尽挑剔 , 极少夸人的鲁迅先生 , 在面对司马迁的《史记》 , 也是由衷折服 。 他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 , 也有专篇介绍司马迁 , 并这样来评价司马迁及他的著作:
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 , 不囿于字句 , 发于情 , 肆于心而为文” , 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 。 ”
众所周知 , 向来焦点人物的历史评价都是毁誉参半的 , 包括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在内的诸多帝王亦是如此 。 但太史公司马迁却是一个例外 。
有学者研究说 , 司马迁的《史记》绝对是历史的一大幸事!这部作品的完成 , 仿佛是必然 , 其实是偶然的 。 究其具体原因 , 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爱历史】为什么说,司马迁的《史记》,是“幸运”的产物?
文章图片
一、只有司马家的人能完成
《史记》不是局限于一个朝代的断代史 , 它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 下至武帝太初四年整整3000多年的历史 。
司马迁父子要将华夏大地上自从有传说开始的所有历史全部整理了出来!这一点 , 在那个时代 ,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可巧的是 , 司马迁家祖上自周开始 , 就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 , 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和司马迁这两代 , 都做的是太史令这个职位 , 这就为司马家完成史记这部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另外 , 司马家族一代代的史学积淀 , 也是完成《史记》这部巨著的先决条件 。
二、司马迁拥有足够的才华
要完成《史记》这部著作的源发点其实不在司马迁 , 而是在他的父亲司马谈 。 就像秦始皇统一六国 , 其实诸多的功劳和源发 , 都是在前几代君王身上 。
司马谈做太史令的时候 , 司马迁那时才10岁 。
司马谈为了让他长见识 , 就将他带到身边 , 来到了世界中心长安 。 那时候司马迁还得到了老博士伏生和大儒孔安国的精心栽培 。
可以说当时司马迁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 这也是创作《史记》的基础条件 。
【爱历史】为什么说,司马迁的《史记》,是“幸运”的产物?】另外 , 在司马迁的成长过程中 , 当时汉朝国势强大 , 又有卫青、霍去病等英雄武将大破匈奴 。 司马迁在大国豪气和正规教育的熏染下 , 形成了他开阔、大气、浑厚优美的文风 。
【爱历史】为什么说,司马迁的《史记》,是“幸运”的产物?
文章图片
三、司马迁愿意接替父亲工作
司马谈在立志著作《史记》后 , 开始大量搜集阅读史料 , 为修这部大史做准备 。
但是真一干起来 , 他才发现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 而自己的年龄又老了 。
由于他立的这个志向太过于远大 , 他要串起在此之前有史以来的所有事情 , 这就要涉及政治 , 经济 , 军事 , 哲学等等太多的方面 , 要横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 , 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 。
司马谈曾一度消沉 , 但他看到正在读书的儿子 , 于是又心血来潮 , 想让司马迁完成他的志向 。
可巧的是司马迁对父亲的工作很是感兴趣 , 于是22岁的司马迁开始遍游全国实地考察搜集资料 , 这也为他以后完成《史记》著作的真实性奠定了基础 。
四、司马迁没有选择“死”
公元前110年司马谈逝世 , 《史记》的重担彻底交接到了司马迁肩上 。
之后的十多年 , 司马迁继续着自己的修史工作 , 直到李陵事件发生 , 只因司马迁替李陵说话辩护 , 触怒了汉武帝 , 被汉武帝判了“死刑” 。
汉朝的死刑比较活泛 , 并非只有死路一条 , 还有两个价码 , 要么交50万钱 , 要么接受宫刑(阉割) 。 司马迁刀笔小吏根本没钱 , 最后想了很久 , 还是选择了“信仰” , 接受宫刑 。
这是一股多么伟大的勇气!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自我鼓励!忍着不死 , 只是因为大事未完!目的只有一个 , 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