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居苏杭,死葬北邙”:无数的帝王将相为何喜欢葬于此地?】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苏州、杭州二地是人间堪比天堂的宜居之地,一句话揭示了人们都向往一辈子都生活在苏杭二州。
古人还有一句俗语:“生居苏杭,死葬北邙”,意思是人活得时候就要居住在苏杭二州,而死后一定要葬在北邙[máng],北邙在哪里?古人为什么渴望葬于此地呢?
北邙,即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故名北邙。
“生居苏杭,死葬北邙”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只有到了邙山,你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
在邙山的土岭上,你能看到那数百座高大巍峨的古墓,星罗棋布,森然壮观。
文章插图
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在这块面积达750平方公里的土地里,拥有的古墓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世所罕见,在这里,长眠着自东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数不胜数的王侯将相、名士名流。
据勘测与推算,邙山陵墓群多达数十万座,可谓是墓连墓、冢压冢。
由于年代久远,沧海桑田的变迁,以及各朝代疯狂的盗墓等原因,邙山的古墓数量和每座墓主的身份,现在已很难准确统计和确认。
即使如此,目前能确定的邙山帝王陵也有好多座:八座东周王陵、五座东汉帝陵、两座曹魏帝陵、五座西晋皇陵、六座北魏皇陵、一座后唐帝陵,一座南明帝陵;另有七座后主皇帝陵,分别是蜀汉后主刘禅、东吴后主孙皓、南陈后主陈叔宝、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后蜀后主孟昶、吴越国王钱俶、南唐后主李煜。
文章插图
除了数量巨大的帝王陵外,邙山还葬有许多历朝历代的名人:商代伊尹,不食周栗的伯夷叔齐;战国纵横家苏秦、张仪;秦相吕不韦;西汉文学家贾谊;东汉定远候班超;曹魏千里驹曹休;西晋文学家石崇;北魏权臣尔朱荣;唐代诗人杜甫、王之涣、孟郊,宰相狄仁杰,大书法家颜真卿;北宋名臣石守信;明代福王,书画家王铎;另有白居易、文彦博、范仲淹、姚崇、张说、褚遂良等名人也葬在邙山周边的洛阳盆地。
从东周到唐代,洛阳北部的邙山一带一直是古人心目中的最佳安息之地,历代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商甲巨富都以能葬在北邙而自豪。
西晋文学家张载在代表作《七哀诗·其一》开头四句就说:
“北邙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唐代诗人王建在《北邙行》首句也说: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置处。”
王建在这句诗里,活生生地告诉我们,在唐代,邙山墓地竟然火爆到用黄金都买不到!
文章插图
唐代诗人张籍在同样一首《北邙行》长诗更是说明了邙山墓地有多火热:
《北邙行》唐张籍
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
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日峨峨。
朝朝暮暮长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钱,鸱鸢作窠衔上树。
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看到没有,邙山“地下白骨多于土”,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情景啊!
那么,洛阳之北的邙山为何会成为如此“热门”的墓地呢?
其实也很简单,邙山之所以成为古人最追捧的墓地,是和洛阳的古都地位紧密相连的。
邙山脚下的洛阳,在我国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从4000年前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起,曾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文章插图
在累计1000余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其“城池雄伟,宫苑壮丽,为天下之冠”,繁荣时的洛阳城常有数十万人在此居住,那些王侯将相、文人雅士云集其间,他们目睹洛阳城的辉煌后,在死后自然要葬于洛阳城北的邙山,以期在死后仍能享受到洛阳的繁华。
洛阳即使后来不是国都,那也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一大重镇,也有无数的达官贵人在此生活并安息于邙山。
另外,古人崇尚风水一说,而邙山独特的地理也是被古人看好的第二个原因。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