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红周刊年报遭遇董监事用“脚”投票,中色股份财务压力巨大( 二 )


有意思的是 , 对于中色股份2019年业绩的大幅亏损 , 其董事韩又鸿、冯立民以及监事陈学军对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及报告摘要》投出反对票 , 其中 , 两名董事的反对理由为上市公司未对2019年大幅亏损的原因作出具体说明;要求外部机构对公司内控制度及实施情况进行审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履行股改承诺注入的沈冶机械对上市公司造成的损失应由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追偿并对中色泵业的清理问题尽快拿出时间表 。 监事的反对理由为 , 上市公司未全面分析2019年大额亏损的原因 , 公司内控应该有缺失的地方 , 公司在现有审计师审计的基础上 , 应该引入第三方进行内控审计 , 责任应该到人 。 而上市公司的内控审计师则对其内部控制发表了标准无保留意见 。 对于其发布的年报出现“意见不合”的现象 , 也说明上市公司确实存在不小的问题 , 不管是内控问题 , 还是信息披露问题 , 恐怕都需要上市公司补充完善 。
年度业绩有“洗大澡”之嫌
中色股份虽然没有对自己的贸易业务在2019年出现逆势大幅增长给出合理解释 , 但其在年报中曾表示 , “由于与公司开展有色金属产品贸易的部分合作公司2019年度盈利状况下滑 , 经营处于亏损状态 , 受其资金压力大、抵押物贬值等因素影响 , 公司催收欠款难度加大 , 基于谨慎性原则 , 公司在2019年对贸易业务可能出现的损失计提了坏账准备 。 ”这就显得很奇怪了:贸易收入刚刚实现大幅增长 , 就忙着对应收账款大额计提坏账准备 , 这样的增长又有何意义?难道其贸易业务的大幅增长 , 是建立在放宽信用政策的大额赊销基础之上 , 随着外部环节风险加大 , 不得不对大幅增长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损失?如果真的如此 , 那么其贸易业务的风险就需要特别关注了 。
当然 , 其大幅计提贸易业务的坏账准备还有一种可能 , 那就是该公司想趁着2019年业绩大幅亏损的“东风” , 大幅计提资产减值 , 尽量将未来可能产生的损失计提殆尽 , 给业绩“洗个大澡” , 等来年相关款项顺利回收 , 再将计提的损失冲减回来增厚业绩 。
上文曾提到 , 2019年中色股份对其装备制造业务主营子公司沈冶机械申请了破产重整 , 与此同时 , 其还对该公司大额计提资产减值5.7亿元 , 其中包括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 。 此外 , 上市公司还计提了2.6亿元的员工安置费用 , 致使其当年的管理费用出现大幅增加 , 进而吞噬了上市公司不少利润 , 而这也是上市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的原因之一 。 需要注意的是 , 其一次性对沈冶机械大额计提资产减值 , 同样也存在给业绩“洗大澡”的嫌疑 , 其中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
据中色股份往年财报显示 , 2016年、2017年、2018年沈冶机械净利润均出现亏损 , 亏损金额分别为2.23亿元、3.08亿元和3.71亿元 。 在2016年年报中 , 中色股份曾表示“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 , 机械制造行业持续低迷 , 产能严重过剩 , 现有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产品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 , 整个市场局面仍未出现根本性转变 , 沈冶机械盈利情况未出现显著好转 。 ”而其后的2017年和2018年 , 沈冶机械也曾在年报中表示 , 所处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未出现根本性转变 , 产品利润空间不断收窄 , 亏损也在扩大 。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下 , 中色股份在上述几年中 , 分别仅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损失118.83万元、144.93万元和0元 。 让人奇怪的是 , 在以前年度 , 公司已判断相关产业经营不佳 , 且相关资产持续亏损时 , 公司尚没有进行资产减值的大幅计提 , 而为什么到了2019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亏损的时候 , 一边对该公司申请破产重整 , 另一边却又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呢?如此做法难免让人怀疑 , 其在2019年大幅对该公司计提资产减值 , 有业绩“洗大澡”的可能 。
财务压力巨大
中色股份2019年业绩出现大幅亏损 , 又对子公司申请破产 , 那么其财务状况又如何呢?从公司披露的2019年年报数据看 , 账户上的货币资金共计还有41.94亿元 。 在如此巨额资金装扮下 , 中色股份俨然就是一个“富翁” 。 在巨额现金支持下 , 若进行资产收购 , 就显得合理多了;反之 , 如果本就“囊中羞涩” , 负债累累 , 仍然花费巨资收购资产 , 就显得不那么“美好”了 。 然而 , 透过中色股份“多金”的表象来看其负债情况 , 则这位“富翁”也只是表面上的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