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明朝川蜀之战:7位名将上阵,“大夏”国君投降

明朝川蜀之战 , 7位名将上阵 , 明军水陆并进 , 一路势如破竹 , 顺利夺取重庆、成都 , “大夏”国君明升投降 。
【历史故事】明朝川蜀之战:7位名将上阵,“大夏”国君投降
文章图片
1368年 , 明军北伐 , 燕京之战、太原之战、庆阳之战、兰州之战 , 王保保的蒙古骑兵损失惨重 , 元气大伤 , 不敢再来招惹徐达 。 明军连战连胜 , 北方边境比较安定 , 却未能彻底解决问题 , 而西南地区还没纳入版图 , 对朱元璋远征漠北造成极大的困扰 。
云南、贵州、四川一带 , 有两个“政权”存在 。 一个是忠于元朝的梁王 , 麾下兵马十几万 , 骁勇善战 。 另一个则是明玉珍建立的“大夏” , 位于四川 , 兵马三十多万 。 夺取西南 , 扫除远征漠北的后顾之忧 , 这是朱元璋的策略 。
四川 , 号称“天府之国” , 经济发达 , 粮草充足 , 明玉珍又经营多年 , 实力也是不容小觑 。 1366年 , 明玉珍病逝 , 儿子明升继位 , “主少国疑” , 朱元璋派人去招抚 , 遭到拒绝 , 便决定用兵 。
【历史故事】明朝川蜀之战:7位名将上阵,“大夏”国君投降
文章图片
明朝初年名将如云 , 能挂帅的人太多 。 此次远征四川 , 主帅是傅友德 , 顾时、汤和、周德兴、廖永忠、何文辉等名将追随;另一位大将邓愈 , 则坐镇襄阳 , 为大军筹集粮草 , 确保明军取得胜利 。 从将帅榜单上看 , 明军阵容很豪华 , “大夏”压根挡不住 。
邓愈 , 明初“六公”之一 , 排在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傅友德之后 , 能力很强 。 要知道 , 徐达北伐中原时 , 明军分三路出击 , 邓愈是西路军主帅;邓愈远征青藏、甘肃时 , 沐英、蓝玉都得打下手 。
傅友德 , 勇猛程度不亚于常遇春 , 屡次挂帅出击蒙古 , 未曾失败 。 顾时、何文辉都是善于使用骑兵 , 徐达北伐时的前锋;汤和、廖永忠善于用水师;周德兴则是多能型战将 , “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 朱元璋渡江作战 , 夺取南京 , 首功之臣就是廖永忠 。
【历史故事】明朝川蜀之战:7位名将上阵,“大夏”国君投降
文章图片
1371年 , 朱元璋点兵30万 , 邓愈坐镇襄阳 , 筹集粮饷 。 傅友德、顾时、何文辉率精兵骑兵、步兵从陕甘出征 , 进入汉中 , 是北路军 。 汤和、廖永忠、周德兴率水师战船从湖北出征 , 攻打瞿塘关 , 是南路军 。 明军水陆并进 , 声势浩大 。
瞿塘关 , 重庆门户 , “大夏”重点布防 , 兵马十余万 。 汤和、廖永忠率兵展开进攻 , 无奈江水暴涨 , “大夏”士兵依托要塞 , 利用弓箭、火铳射击 , 明军屡次进攻受挫 。 如此 , 汤和、廖永忠退守秭归 , 待机而动 。
汤和受挫 , “大夏”将重兵调回北方 , 阻止傅友德 。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 傅友德摆出攻打金牛的架势 , 吸引“大夏”的注意力 , 然后直奔陈仓 。 5千明军前锋攀登悬崖 , 一路披荆斩棘 , 直奔阶州、文州而去 , 突袭丁世珍部 。
【历史故事】明朝川蜀之战:7位名将上阵,“大夏”国君投降
文章图片
接着 , 傅友德将攻克阶州、文州的日期 , 以及敌军的伤亡情况刻在木牌上 , 总计数千个 , 然后放入汉江 , 顺流而下 , 告知汤和、廖永忠、周德兴 , 让他们火速进军 , 一起灭了“大夏” 。 这一招 , 与李靖平定“萧梁”的战术如出一辙;名将自有其相同之处 。
汤和攻势受挫后 , 便退回湖北 , 朱元璋很不满意 , 便派朱亮祖增援 。 廖永忠不希望朱亮祖来抢夺功劳 , 便亲自率兵出击 , 并让周德兴率一支精兵走陆路 , 绕到瞿塘关后面 , 与自己夹击关隘 。
廖永忠逆流而上 , 奋勇冲杀 , 又得到傅友德的“木牌” , 明军越打越勇 , 最终破关而入 , 直抵重庆城下 。 与此同时 , “大夏”丞相戴寿集中十万兵马 , 在成都郊外与傅友德对决 , 争取在北路取得胜利 , 但没啥希望 。
【历史故事】明朝川蜀之战:7位名将上阵,“大夏”国君投降
文章图片
10万“大夏”士兵严阵以待 , 以“大象军”打前阵 , 两侧部署骑兵 , 中路则是步兵 。 大象身披铠甲 , 背上安置“楼阁” , 全副铠甲的士兵手持长矛 , 朝着明军冲杀而来 。 接着 , 大夏的步兵、骑兵出击 , 从两侧包围明军 。
“象军”高大威猛 , 又有铠甲护卫 , 戴寿信心满满 , 但傅友德早有准备 。 明军以弓弩、火铳、火枪打头阵 , 以密集的弹雨还击 。 火器威力很大 , 且专门攻打“象军”的关节处 。 爆炸声传来 , 这些“象军”惊恐万状 , 不但没继续冲锋 , 还掉头返回 , 坑了“大夏”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