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又名韩非子,战国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与李斯一同求学于荀子。著有《韩非子》一书,是战国时代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说起韩非的一生,似是风光无限,又似是凄凄惨惨。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不折不扣的贵族,后师承荀子。戏剧性的是韩非不仅没有成为一位儒者,反而站到了儒家的对立面,成了一名法家学者,并且成为了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文章插图
法家学派一贯主张严刑峻法,用各种手段,各种权威让人们感到害怕,自觉服从各种条令。法家认为,仁义政策的实施只会助长人们贪小便宜的心态,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纯真的感情,所有感情的维系最根本的还是利益使然。韩非从一名儒者变为一名法家学者,是偶然也是必然。首先韩非生活的时代正是秦国日益强盛的时代,秦国不断吞并周围弱小的诸侯国。而韩国在当时正是七国之中最弱小的诸侯国,且与秦国接壤,为了保命不得不夹紧尾巴,小心逢迎秦国。往日风光的世家贵族也风光不再,紧衣缩食。在这种情况下,韩非应该是从小就见惯了世态炎凉,对人与人之间友好的关系失去了信心。
文章插图
其次,韩非师从荀子。荀子主张“性恶论”,提出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这种主张与儒家学派一直坚守的“性善论”有了很大的区别,也为日后儒家法家的融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君子求学,为心中之志。韩非也绝不例外。韩非心中的志,是拯救韩国于水火,通过变法让韩国如秦国一般强大起来,不再受他国的欺凌。所以韩非学成之后,多次上书韩王安,希望韩王安能够施行变法,肃清吏治,加强统治。
文章插图
在那个时候,我相信所有法家学派的学者心中都有一个商鞅梦,希望可以遇到一个开明的国君,大展宏图,造就一个强盛的国家。尽管最后商鞅的结局并不美好,但那个实施自己政治理想的过程是天下学者所共同向往的。可惜的是韩非虽有商鞅之才,韩王安却没有秦孝公的气度。他对韩非处处猜疑,不信任,不仅不相信韩非有扭转乾坤的本领,还暗地担心如果韩非真有如此本领,得到重用之后谋权夺位。所以不管韩非如何恳切地进言,上书,韩王安从来没有同意过韩非的主张,并且暗地中孤立韩非,边缘化韩非。
文章插图
在一次次的碰壁之后,韩非终于觉醒了。韩国早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不仅是韩王安的愚昧无知,更是群臣的自私自利,所有人都一心一意为自己着想,而丝毫不顾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哪里。所以韩非开始著书,或许只有在这个世界,他才能得到一点点的安慰。书成之后,慢慢流传到了秦国。相传秦王嬴政看到之后,视若珍宝,多次研读。李斯对秦王说,此人是我的同学,想见他很容易。不过他是韩国公子,恐怕不会到秦国来。
文章插图
秦国军队压境,派遣使者,说,只要交出韩非,可以退军。在韩王安的哀求与对韩国安危的担忧下,韩非同意进入秦国。相传韩非进入秦国的那一天,秦王嬴政曾亲自接待韩非,并且让丞相李斯安排韩非的生活起居。并且承诺只要韩非愿意为秦国效力,可以重用韩非。
文章插图
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很少有人能拒绝这种诱惑。这是唯一能够施展韩非抱负的平台,我相信韩非应该明白这是一个可以酣畅淋漓的施展抱负的平台。只要他点头,终有一天他会和自己的偶像商鞅一起被世人敬仰。但他拒绝了,因为施展抱负意味着韩国将不复存在。他清楚这一点,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在我看来,这应该是韩非对秦王提出三条建议的原因。提出这三条建议的时候,韩非没有想过秦王会采纳,也早已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终于,这个曾经一心为施展自己抱负的君子死在了秦国的大狱之中。但他应该是从容的,这一世,他没有实现复兴韩国的愿望,但他也没有为了施展抱负抛弃自己的国家。为了心中的理想,他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满腔的热血都注入笔尖,书写出那份惊天动地的法家著作。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春天|春山如笑人欣欣——美术经典中的春天
- 文明|初始于心,长践于行——44中学寒假开展文明实践“五个一”活动
- 京话日报|呈现北京文化的历史横断面——夏晓虹谈《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 名家|“江山壮丽——中国美术馆藏山水与风景题材作品展”展出名家力作130余件
- 大学城|穿越两千年!山东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大学城”——稷下学宫
- 奥什|汉语传真情 武术架金桥2022年汉语桥—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线上功夫营正式开营
- 小蛮腰|3种行家眼中的“一眼假”茶,无异于喝脏水,还有不少茶客不知道
- 高等学府|中国最早高等学府——稷下学宫遗址基本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