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长征五号B火箭飞天背后的“上海力量”( 二 )


近年来 , 149厂围绕企业核心专业发展 , 结合自身产品特点 , 不断优化流程 , 强化节点意识 , 提升计划的严肃性和考核的刚性 。 在整个团队优化的过程中就像生物进化一般 , 巩固具有优势的“DNA”片段 , 同时通过植入了具有团队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化能力的“RNA”片段 , 使得整个团队不断散发着新的活动与动力 , 让好每一项工作都能从严从紧从重从细实施起来 , 从而大幅提升装配效率 。
“让每个人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 , 严格把好每一道关 。 ”149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模块总装执行经理李亚军用这句话来形容总装团队的工作职责 。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模块的总装及试验任务 , 149厂从提升总装团队能力入手 , 不断激发团队自身的潜能 , 合理分工、细化责任 , 让“权责利”落实到每个角落 , 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坚固而又稳定的“金字塔”团队 。
走进洁净的总装总测厂房里 , 一眼望去 , 是一群平均年龄在27.5岁的青年人 。 李亚军介绍道:“如今 , 整个总装团队一共有15人 , 除了70后的金卫健和瞿德超以外 , 其他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 无论是顶端的领路人 , 还是中流砥柱 , 每一个人都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特色 , 让整个团队能够有力地成长起来 。 ”
人民网上海长征五号B火箭飞天背后的“上海力量”
文章图片
上海航天供图
在运载火箭型号的工作中 , 为了进一步聚焦高质量的发展能力 , 进一步落实压准压严职责 , 青年人逐步担任起舱段负责人、总装负责人 。 他们将原本的总装工作延伸到部装、产品交付的“前端”工作 , 让总装带动整体生产节奏 。 青年负责人同型号工艺员一起制定了总装过程中的产品交付要求 , 细化了总装验收记录表 , 确保关键环节的测试覆盖性、验证充分性 , 强化质量把关重心前移 。 同时 , 他们将重点工作聚焦到型号研制全周期精准策划、部套产品配套进度及质量、“急难险重”的问题的协调上 , 大大提高了团队的管理效率 , 优化作业计划流程 , 减少不必要的产品流转和重复性工作 。
疫情成了进场“拦路虎” , 看他们如何做到“不容有失”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就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前1分钟 , 四周一片寂静 , 仿佛给世界按下了暂停键 , 然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五号B试验队员的心里却像是有一个钟表 , 滴答滴答地记录着时间的前进 。 点火 , 起飞 , 直至一头扎进漫无边际的天空 。 期待已久的那句“成功了!”窜进大家的耳朵 , 欢呼雀跃已是本能反应 , 松开双手 , 才发现四道指甲印已深深刻在了手心 。
年前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五号B试验队就开始做着进场前的准备工作 ,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成了“拦路虎” 。 为了不影响进场 , 有的试验队员主动取消了回老家探亲的行程 , 留在上海待命 , 很多试验队员主动提早返沪 , 自行隔离观察 。 “使命在肩 , 责任重大 , 不容有失”是他们常常对自己说的话 。
受疫情影响 , 进场条件较以往严苛 , 试验队紧急调整了进场人员名单 , 尽可能全员走完全程 。 这样一来 , 一些发射场重要环节将面临人手不足的情况 。 众所周知 , 对火箭来说 , 发动机是为火箭提供飞行动力的重要产品 , 而要控制飞行方向则需要伺服机构 , 伺服机构是通过控制发动机摇摆从而实现改变火箭飞行方向的 。 按照规定流程 , 伺服机构需要在火箭垂直状态时安装 , 安装难度大 。 所以 , 伺服机构安装便成了发射场的一项重大工作 。
原计划在此阶段会再安排3名149厂人员进场 , 但情况特殊 , 试验队充分利用在场人员 , 联合805所、803所的在场队员组成伺服机构安装舱外兼岗辅助小组 , 发挥团队作用 , 齐心协力 , 只为一个目标 。
人民网上海长征五号B火箭飞天背后的“上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