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经济圈:我,就是成都东部新区( 二 )


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应运于成都新谋划而生的“东进”,大胆突破2300年建城史,让成都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城市格局千年之变。规划了“四城一园”,即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简阳城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战略框架。
三年来,经过分区规划,规划集成、地质勘探、片区设计、功能提升,整个东区无论在管理体制和在运营机制上,都已经非常的稳定和成熟了,为何在此时又要提出设立东部新区呢?
主要出于三大因素:
第一个原因,今年新年伊始,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升到国家战略。
成都向东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而此前东部新区无论是“四城一园”的哪一个区域都不能以一个区域的角度上升为国家战略,成立国家级新区。
同时,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指导意见,国家级新区不能突破一千平方公里,意味着不能把“四城一园”都涵盖进去,因而选择把简州新城和空港新城所辖的13个乡镇729平方公里作为东部新区的一个起步区、核心区,同时把淮州新城、简阳城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以及德阳的凯州新城、资阳的临空经济区和眉山的东部新区列入协同区。这样可以通过省级新区的成立,为争创国家级新区做好准备。
第二个原因,东部新区以“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来营城,是人城产逻辑,引人成为第一步的任务,只有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高素质的人群进入东部新区,东部新区才有未来之城的基础。这三年来公安部门一直在探索,就是要为东部地区量身订作人才政策和户籍政策,但是没有载体,所以整个东部地区如果要引入的话,只能借助于现在金堂、简阳、龙泉驿三个行政区的户口政策,显然不足以支撑新区的发展,设立新区,用新区系列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来。
第三个原因,仅仅以成都的城市能级和资源的配置能力,以及他在社会中影响力是远远不及一个国家级新区和一个省级新区的大,因此设立新区,并争取成为国家级新区,争取国家层面更大的支持,推动东部区域更好更快发展。
历史使命
新兴极核未来之城
站在新起点,成都东部新区将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首先要快速的提高人口的承载力,2017年成都实施东进以来,这三年成都的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力增加明显,东进战略之于成都地区经济和人口的承载力提升明显,东部新区成立后,将继续千方百计提高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
其次,将充分发挥极核的引领作用,重塑成都的产业经济地理。成都目前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100多万,到本世纪中叶,预计将超过3000万人口,如不超前谋划,大城市病和“逃离潮”不可避免。所以必须要在未来的三千万人口来之前,对现有人口分布的格局和产业经济的分布进行一次重塑。如何重塑?成都将依托东部空港九千万航空吞吐量的牵引能力和东部的铁路枢纽的带动能力,在东部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群,极大缓解现有城区人口规模增长和经济规模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和公共服务配给的难题。
新区第三个使命将打造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新兴增长极和动力源。每一个重大的城市群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一个核心,成渝相向发展,成都同样需要一个“极核引领”,东部新区将扮演“极核引领”的角色,成为龙泉山东侧四川主要的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产业发展带的新兴极核,一个动力源,引领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发展。
同时,新区还将承担“公园城市示范窗口”的使命。成都要分层分阶段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第一个阶段历史阶段,2300年的成都历史发展史,他已经产生了即有的城市发展形态,需要在现有的城市发展格局的基础之上,对他进行重塑,成为一个历史街区形态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第二个阶段既以高新区和天府新区为载体,边建设边规范边提升,使他成为一个代表现有发展阶段未来公园城市的一个代表。而东部新区则是白纸绘画平地立城,立足于今后的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借鉴全球最先进的理念和成果,调动最先进的要素资源和人才资源来建设一个成都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未来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