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海东盛国”渤海,民族众多,通用语言是什么呢?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不知道网友们有没有听说过这首诗,这是唐朝大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诗》,“渤海”是我国唐朝时候东北出现一个靺鞨族建立的政权——渤海。“车书本一家”形象地说明了唐朝和渤海是一家人,渤海本质上是唐朝的地方政权。那么渤海人(粟末靺鞨人)用的是什么语言呢?
武则天统治时期,封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为“震国公”。震源自周易八卦卦名,因为地处东边,所以叫震。
唐朝“海东盛国”渤海,民族众多,通用语言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大祚荣698年,乞乞仲象的儿子大祚荣建立政权——号称“震国”,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并设设忽汗州都督府,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全盛时治理范围包括今天中国东北一部分、朝鲜西北部和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东南濒临日本海,设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渤海先后向中原派遣使臣达132次之多,双方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因为地处中国东北,与朝鲜日本交往也密切,文化深受唐朝影响,素有“海东盛国”之称。
唐朝“海东盛国”渤海,民族众多,通用语言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渤海国疆域渤海要学习中原文化,自然要学习汉语、书写汉字。而且渤海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而是唐朝下属的一个政权。唐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忽汗州都督府、松漠都督府、饶乐都督府、黑水都督府,都是唐朝设立的行政机构。虽然有较大自治权,如首领为都督,可得世袭,自命年号,自建军队等,可是并没有改变唐朝与他们的隶属关系。
所以渤海使用的文字是汉字,使用的语言是汉语,这主要是政治上的原因,因为中国自古就是提倡“书同文”,这是保证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当然也有文化上的原因,因为唐朝时期,中原文化是整个亚洲最先进的文化,没有之一,周边民族都以学习汉语汉字为荣。
渤海人的汉语基础比新罗、日本好,因为渤海统治的区域,不少是高句丽故地,高句丽人和其统治下的不少汉人本来就是使用汉语汉字,其遗民对汉语使用得心应手。
渤海臣属唐朝,使用汉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渤海境内族群众多,如靺鞨、汉、高句丽、夫余等,所说语言各不相同,因此以汉语作为官方语言,通用语言是最佳选择。温庭筠的诗就是重要的佐证。
同时,渤海也是当时东北亚重要交通枢纽,那时候唐朝影响如日中天,日本、新罗等都处于学习唐朝文化的高潮,渤海使用汉语,也是便于各国交流,汉语是当时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通用语言”。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1124年,已经是宣和年间了,北宋许亢宗出使位于东北的金国,见到各国、各族人见面的时候,“言语不通,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可见汉语在东北亚的流行,应该是高句丽-渤海-金国,一以贯之,具有稳定的使用基础。另外,虽然金国创造自己的女真文字,但是用女真作为“国语”的初衷从未实现,越到后期,汉语的使用越普遍。
唐朝“海东盛国”渤海,民族众多,通用语言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许亢宗出使金国线路【唐朝“海东盛国”渤海,民族众多,通用语言是什么呢?】而且,汉语在渤海,也不像在新罗和日本,发展出音读、训读,更没有发展出吏读,不会出现类似假名字母或谚文之类“在地化”的产物,就是原汁原味的汉语和汉字。
926年失去唐朝保护的渤海,亡于契丹,可惜没有文籍传世,只能在中原、日本、朝鲜半岛的一些汉文古籍里,见到一些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文字材料,如书、表、牒、状和诗作等,还有就是渤海统治区域内留下来的一些铭刻材料。
清朝张贲《白云集》中的“东京记”记录在渤海的东京故地发现一块断碑,都是汉字。后来下落不明。
1949年吉林省敦化县六顶山出土渤海的文物“贞惠公主慕志”,共725字,有491字可辨;1980年吉林省和龙县龙头山又出土了“贞孝公主墓志”,共728字,绝大多数可以辨认。这可以说是迄今最重要的渤海文字资料了。1960年宁安潮海龙泉府外城发现“天门军之印”篆文铜印。字形均工整,书风与中原一致。
唐朝“海东盛国”渤海,民族众多,通用语言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贞惠公主慕志另外在渤海各城市故地(包括俄罗斯境内),都分别出土过有字陶瓦。累计共250余个文字和符号,出自制瓦工匠,字形不甚工整,古字俗字较多,但因磨损较大,所以争议颇多。但足以证明渤海的普通民众也是普遍使用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