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仍不放弃人生,学医、做公益,成为残联主席

中华儿女中自古就不乏身残志坚的人中豪杰,远在西汉汉武帝年间,就有这样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著名史学巨作《史记》人尽皆知,其作者司马迁当年遭李陵之祸牵连,被汉武帝迁怒打入牢狱,并且判处了极刑——宫刑。这对司马迁而言是莫大的摧残和耻辱,一度想到自杀,但是司马迁最终悟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择了为了责任勇敢的活下去,忍辱写下《史记》。
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仍不放弃人生,学医、做公益,成为残联主席
文章插图
这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作,更是一部极具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鲁迅先生曾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评论从史学和文学两个方面肯定了《史记》的文学地位和历史成就。司马迁在受尽屈辱后依然能献身自己的事业,为后人留下历史宝藏,今时,在中华民族这片热土上,依然不乏这样的人物。01 年幼时期,高位截瘫后依然坚持学习张海迪,这位被学生时代写进作文的当代雷锋,早在5岁那一年就因患脊髓血管瘤而高位截瘫,原本她跟无数个同龄孩子一样有着幸福的童年生活,却因为这场大病彻底告别了欢快的童年。
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仍不放弃人生,学医、做公益,成为残联主席
文章插图
五年中三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掉了6块,后半生都只能靠轮椅行动。然而,高位截瘫后的张海迪没有放弃学业。年幼的她跟妈妈表示“我想上学”,家里没有条件请家庭教师,妈妈就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教她。手术造成的神经疼痛时常折磨张海迪,有时候妈妈实在看不下去让她明天再完成,但是小海迪依然顶着病痛坚持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一刻也不敢放松。02 青年时代,轮椅上的乡村医生15岁的时候,命运又一次发生改变,张海迪离开了温暖的家,跟着家人下乡,开始了农村的生活。
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仍不放弃人生,学医、做公益,成为残联主席
文章插图
在山东聊城的小县城里,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但是这里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张海迪,有什么吃的都会想着她,这时候张海迪就在想,自己能为大家做点儿什么呢。当时村里医疗情况很不好,生病了只能跑去几十里外的卫生院治疗,张海迪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学着给人看病”。她开始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托人买各种医疗书籍、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在煤油灯下开始钻研医术。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等多部医学书籍。练习针灸的时候,她时常用自己的穴位练手,胸部以下没有知觉,她就扎脸、手等有知觉的穴位,时常扎得满头大汗,让家人心疼不已。
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仍不放弃人生,学医、做公益,成为残联主席
文章插图
后来,张海迪真的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为群众无偿治疗达一万多人次,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甚至对于重病行动不变的病人,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人问诊,被称为“八十年代新雷锋”。1983年3月,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作出像张海迪学习的决定,并授予 “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同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邓小平主席亲笔为她题词,表彰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国内掀起了像张海迪同志学习的热潮。
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仍不放弃人生,学医、做公益,成为残联主席
文章插图
03 灵魂伴侣——王佐良张海迪能够勇敢的面对病痛,并投身于公益活动,这其中一直有个人默默陪伴并且全力支持,这个人就是跟她灵魂高度契合的爱人——王佐良。张海迪和爱人王佐良相识于1981年,当时张海迪还没有大火,王佐良钦佩敬爱这个不屈不挠且无私奉献的姑娘,顶住多方面压力,多次跟父母沟通表达跟张海迪在一起的决心。最终经过一年的恋爱后,两人结为夫妻,没有婚礼,一切都是在简单中度过。
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仍不放弃人生,学医、做公益,成为残联主席
文章插图
1991年张海迪被查出基底癌细胞,病情极为凶险,考虑到自己可能熬不过去这一关,张海迪叮嘱亲朋若自己离去,就为王佐良介绍一位善良健康的姑娘,陪伴王佐良而后的人生。王佐良听到张海迪这样的话感动不已,对张海迪更加体贴入微。后来上天眷顾,张海迪顺利康复,经历了生生死死后的夫妻二人更加恩爱。据张海迪自述,王佐良的体贴不仅仅是生活起居方面的时时照顾,精神层面也是对张海迪无微不至。
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仍不放弃人生,学医、做公益,成为残联主席
文章插图
他支持妻子做慈善活动,给妻子买了很多书,陪同妻子参加大大小小的的各种活动,经常能在张海迪参加活动的照片中拍到一个清瘦的身影,那个人就是王佐良。如果非要说夫妻二人有个遗憾,那可能就是没有小孩了。张海迪也曾问过,没有孩子,将来老了怎么办。王佐良平静回答,那我们就手牵手进敬老院吧。二人恩爱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