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困扰学界多年的索洛悖论在疫情中找到了答案!( 三 )


在Zoom或WebEx问世之前 , Dalio就已经力争录下公司的每一次管理会议 , 并建立了一个专门编辑录像的团队 。 当时团队会将会议的重要时刻编撰成案例研究库 , 以供日后员工培训使用 。 他极其推崇“极度透明”的管理原则——对任何级别的员工而言 , 都不存在“闭门”对话 。 具体透明到什么程度呢?一次Dalio和负责招聘的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谈 , Dalio谈及后者近期工作表现不稳定 , 这种看似私密的高级管理层之间的会议也被录制了下来并公布与众 , 全公司1500名员工都可以看到 。 Dalio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公开羞辱自己的下属 , 因为Dalio自己也会出现在这种录像中让员工们给自己提出批评指正 。
最近 , 桥水基金开发了一系列app , 其中一款app安装在每个员工的公司iPad上 。 公司要求所有员工携带iPad出席每次会议 , 然后以“点”的形式提供和接收实时反馈 。 无论员工在公司担任什么样的职位 , 这些点 ,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 一律公开 。 然后 , 所有这些点会由计算机使用专门的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
这种算法会根据员工过去的表现来计算每个人的“可信权重” 。 因此 , 当桥水基金需要做出重大决策时 , 不是根据薪级高低来加权员工的意见 , 而是会基于员工的历史表现进行评估 。 那些被一再证明在相关领域更有把握的员工所提出的意见将比其他员工的看法更有分量 。 此外 , 该系统有助于更好地匹配人员和工作岗位 , 甚至可以根据员工的性格特点来组建团队 。 Dalio甚至还参加了TED演讲 , 让更多的人了解极度透明的文化 。
桥水公司的案例表明:只有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才能实现生产力的提高 。 数字交互则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 , 因为只有通过数字交互才能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合编码 。 随着Zoom、钉钉(DingTalk)、Slack和企业微信(WeChatWork)的普及 , 我们距离将视频内容转化为分析仅一步之遥 。 例如 , Zoom与初创公司AISense合作 , 将多人语音对话转换为文本 。 后者是一家专营自动转录的人工智能公司 , 它的移动应用程序(Otter.ai)可以直接从Zoom中导入对话 。 要做到大规模计算机辅助文本分析并不难 , 因此Dalio的做法并不是大胆的愿景 , 而是一种易于实操的管理方法 , 即便是典型的传统企业同样可以尝试 。
由于此次新冠疫情危机 , 远程办公和数字化工具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 而值得注意的是 , 视频和音频会议的录制标志着管理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无论是为“可信度”打分的“DotCollector” , 捕捉员工之间沟通交流的Humanyze , 还是提供销售对话原本真相的Gong , 都在帮助企业从专家的“垄断性知识”中解放出来 。 以往只有专家才掌握的隐性知识 , 现在只是尚未被捕捉并且转化为显性知识而已 。
十多年前 , 由SAP、Siebel和Oracle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 但是 , 这一次的变革看起来要容易得多 。 大量免费或者廉价的数字化工具让企业不再遥不可及 。 另外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自4月以来 , 已有大量金融科技企业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名义 , 适时地推出了许多数字工具 , 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内部协作、文档、筹资和营销活动等数字化管理 。
近期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这样的冷笑话:谁负责您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数字化负责人?统统不对 , 答案当然是新冠病毒 。 刚开始是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召开虚拟会议 , 这个无奈之举却引发了公司决策方式不可阻挡的变革 。
而这一变革 , 将给企业带来新一轮的生产力增长 。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 , 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 , 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 , 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 , 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 , 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 。 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