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G 新产品如何避免“夭折”?( 二 )


公司一般关注产品线的以下几个指标:

  1. 单位员工产出
  2. 单位产品线利润率
  3. 产品重要性
很显然 , 这三项指标对创新业务来说 , 都是不友好的 。
但是对于新产品孵化 , 公司通常可以给予新产品半年左右的“宽容期” 。
宽容期里面 , 公司不会过分计较研发投入 , 能够给予一定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
为完成“宽容期”内的新产品和市场对接的任务 , 建议公司能够有专项的新产品扶持团队 , 帮助进行产品包装、定价、市场需求验证以及第一个客户的拓荒 。
05 产品追随和差异化创新
如果市场很新 , 但已经有其他厂家的成功案例 , 建议新产品先做产品追随 , 快速迭代出能够满足市面上主流产品能够覆盖的大部分能力 , 形成基础的可售卖能力 。
这时候 , 再发展差异化创新能力 , 只要差异化优势发展的比对手早 , 就可以抓住一部分客户的心理 , 在公司的“宽容期”内完成市场验证 。
最后是提升产品体验和交付质量 , 补足核心能力的用户体验 。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TOG行业客户需求特点:
核心能力+产品体验+差异化创新
在一个新领域 , 最开始客户需求可能非常单纯 , 就是要满足某几个核心功能 。
但是为了能让业务部门的使用评价趋向正面 , 一般要求产品体验最优 。
与此同时 , 客户将会提出微创新的诉求 。
所以新产品上市最好按次序满足以上的客户需求 。
06 和有效需求方建立联系
要想产品不被挂 , 最好能做足可行性分析和需求整理 。 有效的需求整理 , 离不开有效的需求方建议 。
通常新产品立项 , 公司都会安排流程的需求沟通渠道 , 面对最终客户 , 产品需要有效识别出靠谱的需求方 , 避免被误导 , 错误的识别需求 。
大致上 , 需求方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主导型
主导型需求方通常有一定的产品经验和业务经验 , 能够独立完成粗线条的功能设计 , 最典型的是下面这样的沟通:
“其他的功能我不需要 , 像IM系统之类的功能通通去掉”
“我整理了一份我们的需求描述 , 你们可以考虑一下”
这样的需求方最好要珍惜 , 可以省去很多的客户调研的时间 , 帮助你快速完成需求调研 。
(2)抱怨型
抱怨型需求方也可以试着尝试接触 , 一般可能是业务部门转来的 , 况且有抱怨的地方就有需求 。 但是抱怨性需求是需要甄别和拆分 , 特别需要耐着性子刨根问底 。
比如需求方说现在业务部门的数据要花很长时间整理 , 那么你问到底 , 他的需求可能就是一个数据轨迹和一个数据展示功能 。
经常听客户吐槽也能收集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
(3)旁观型
旁观性需求方就比较佛系 , 可能不太会提什么实质性的需求 。 对于这类需求方 , 最好做一些需求验证 , 比如把从产品的业务流程展开讲给需求方 , 那么他们可能会给一些中肯的意见 。
07 和公司谈强制反向指标
最后一个是想谈谈新产品变现的问题 , 这个问题涉及到年度产品目标的达成和产品业绩的考核 。
没有任何人能保证新产品第一年就能成为主打产品 , 产品经理去做新产品孵化是非常危险的 , 很有可能一年下来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
如果前面的需求分析 , 竞对分析 , 需求设计都做的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 最后可以和公司谈谈反向指标的问题 , 要求公司营销部门设计推广目标和计划 。
提反向指标主要是因为解决方案型公司的产品周期一般是一年 , 年初投入 , 年尾产出 。 如果新产品没有订单 , 很可能会在年中被公司取消 , 转而投入其他产品 , 所以这也是为了保全新产品孵化成功的客观条件 。
“死去”的产品不是一文不值 , 见过很多产品有机会“起死回生” , 在市场需求突变后 , 变成了公司核心产品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