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安全感,藏在餐桌上( 二 )


家庭聚餐的仪式 , 能增强孩子们的归属感 , 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候 , 成为他们的“心理安定器” 。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 在外面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或者受了委屈 , 只要回家能面对一餐热腾腾的饭菜 , 有愿意听自己吐槽的爸妈或是伴侣 , 那些委屈就会得到治愈 。
而童年时能在餐桌上和父母敞开聊天的孩子 , 在成年后会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 。
一个人的安全感,藏在餐桌上
文章图片
《教父》有一个细节 , 一次吃饭的时候 , 迈克和手下谈论帮派的事情 , 迈克的姐姐提醒他说:“父亲从来不会在餐桌上当着孩子们的面谈’生意’ 。 ”
迈克愣了片刻 , 停下了嘴里的“生意” 。
哪怕是在外面刀光剑影的“教父” , 回到餐桌前 , 也要做一个亲切、有耐心的“家人” , 聊有趣、温馨的话题 , 让餐桌成为体会家庭温暖的最好地方 。
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开始 , 在每个人生阶段 , 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在关系中得到的能量 , 都会影响我们的安全感、思维方式、认知能力 , 甚至健康程度 。
杨绛在《我们仨》里写到了很多吃饭的场景 。
女儿钱媛出生在英国 , “我们用大锅把鸡和暴腌的咸肉同煮 , 加平菇、菜花等蔬菜 。 我喝汤 , 他吃肉 , 圆圆吃我 。 ”
钱媛长大了 , 常常给父母做菜 , “她买了一只简单的烤箱 , 又买一只不简单的 , 精心为我们烤制各式鲜嫩的肉类 , 然后可怜巴巴地看我们是否欣赏 。
“我勉强吃了 , 味道确实很好 , 只是我病中没有胃口 。 我怕她失望 , 总说:’好吃!’她带信不信地感激说:’娘 , 谢谢你 。 ’或者看到爸爸吃 , 也说:’爸爸 , 谢谢你 。 ’我们都笑她傻 。 ”
一个人的安全感,藏在餐桌上
文章图片
一日三餐 , 是最日常的生活 , 越是日常 , 越能够提供一个空间 , 在家人之间建立心灵的连接 。
在饭桌上 , 我们谈论哪个菜最好吃、哪个同学上课捣乱、哪个菜摊的菜最新鲜 , 谁家又有什么八卦……
这些融入在饭桌前的细碎琐事 , 构成了孩子对家最深的依恋 , 也是一个家最真实的温度 。
“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 ,
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著名学者余世存
解读《老子传》

作者|甘蓝蓝 , 写好别人的故事 , 过好自己的日子 。
主播|佳音 , 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
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