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白板略显突兀地杵在偌大的董事长办公室里 。白板上 , 横七竖八的线条构成一个网络 , 虽然笔迹潦草 , 但大致可以看出勾画的是某种装置 。这是浙江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的办公室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画的是车间通风系统的设计草图 。“具体实施肯定还是要请专业的人来做 , 这上面画的 , 是我个人对于这套系统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想法 。”“对于技术 , 我还是比较敏感的 , 也比较有兴趣 。”金耀解释 。金耀顶着一头花白头发 , 讲话时一板一眼 , 不苟言笑 。很难想象 , 他所从事的行业与时尚有关 。浙江巴贝集团是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民营企业 , 总部设在绍兴嵊州 , 是当地领带行业的龙头 。2019年1月20日 , 巴贝迎来高光时刻——并非因为领带 , 而是因为养蚕 。当天 , 巴贝在杭州召开发布会 , 正式对外宣布首批量产鲜茧全数采摘完毕 , 标志着其年产1万吨鲜茧的养蚕流水线投产成功 。这同时意味着 , 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这个世界性难题被一举攻克 。中国作为丝绸大国 , 种桑养蚕已有数千年历史 。将蚕搬进工厂 , 投喂人工饲料进行大规模养殖 , 堪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这背后 , 是前后耗时近7年的攻关历程 。采访人员曾经采访过不少服饰企业 , 大多数企业会选择走品牌发展道路 , 更关注消费端 。巴贝却反其道而行之 , 选择向产业链的上游进军 , 顶住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压力 , 走出一条独特的“技术流”道路 。这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当下共同关心的话题 。
“领带之乡”的差距
绍兴下辖的嵊州市是“中国领带之乡” 。嵊州农村地区素有养蚕传统 , 丝绸纺织行业也随之兴盛 。上世纪80年代 , 一批赴深圳打工的嵊州人较早掌握了领带的制作工艺 , 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 。随着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 深圳产业结构面临转型 , 领带企业逐步开始转移 , 当年在深圳打工的嵊州人带着技术和资源陆续返乡建厂 。凭借着传统丝绸纺织产业的基础 , 领带厂在嵊州迅速遍地开花 。1984年 , 金耀从农业机械专业毕业 , 分配到了当时新成立的嵊州市乡镇企业局 。在机关里工作了几年 , 金耀又被调往当地的一家领带厂做管理工作 。转眼到了上世纪90年代 , 已经当上企业总经理的金耀决定下海 。1993年 , 巴贝正式成立 。彼时 , 嵊州的领带产业已颇具规模 , 改革开放后 , 打领带渐成流行 。嵊州产的领带质优价廉 , 在国内市场销路极佳 。然而 , 金耀并不满足于此 , 他的目标是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嵊州的领带为什么走不出去?金耀在产品上找答案:“既然要出口 , 那么就要对标国际 。当时国内名气最响的进口领带品牌 , 是香港的金利来 。于是我们把金利来的领带买回来 , 分析他们的面料 。”很快 , 金耀便发现了差距:同是真丝领带 , 金利来所使用的面料图案、印刷的精细程度 , 远超嵊州本地的产品 。究其原因 , 就是“技术”二字 。“当时 , 国际大牌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提花间隔织机 , 每台价格近百万元 。相比之下 , 我们还在用传统的有梭织机甚至铁木机 , 一台不过万把块 。设备和技术全面落后 , 产品自然也就无法和人家相提并论 。”金耀提出进口6台设备 , 经过估算 , 总费用接近1000万元 。当年如此巨额的投入 , 吓到了董事会的其他成员 , 金耀的方案最终被否决 。不过 , 事情很快就迎来了转机 。金耀听说有一个德国的面料生产商正在国内推销自家产品 , 于是便飞赴北京与对方会面 。在酒店房间 , 德国商人从随身携带的几个大皮箱里拿出样品 , 逐一向金耀展示 。无论是花型还是款式 , 这些德国面料的品质确属上乘 , 金耀眼前为之一亮 。而更让他感到兴奋的是 , 对方恰恰就是金利来的面料供应商 。金耀看到了机会 。在向德国面料商订购成品的同时 , 他顺势提出了合作建议:“你们的产品的确好 , 以后能不能放到国内来生产?”德国不产真丝 , 纺织品以化纤为主 , 对方此行的目的之一 , 便是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生产真丝面料 , 双方一拍即合 。通过补偿贸易的形式 , 首批6台德国设备成功引入 。短短几年后 , 金耀的企业便已坐拥60余台当时最先进的电脑织机 。
“十美分会长”的尴尬
在先进生产技术的加持下 , 巴贝一跃成为嵊州领带行业的标杆 , 风头一时无两 。在当地最大的领带批发市场嵊州领带城里 , 一度出现大批仿制品 , 且销路极佳 。为了蹭一蹭巴贝的名气 , 这些山寨货全无忌讳 , 甚至直接打出“仿巴贝”的名号 。以巴贝为模板 , 嵊州的领带生产企业纷纷开始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 。品质的提升让嵊州领带如愿进入国际市场的视野 , 众多品牌来此寻找代工伙伴或投资设厂 , 大批海外订单纷至沓来 。一路高歌猛进的嵊州领带产业 , 进入新世纪后陷入瓶颈 。2010年 , 嵊州年产领带达3.5亿条 , 占全国90%、全球40% , 年产值过百亿元 。然而 , 金耀明显感到领带的市场容量已经日趋见顶 , 增长空间越来越小 , 行业的发展速度开始逐步放缓 , 直至停滞不前 。更糟糕的是 , 长久以来以海外代工为主的经营模式 , 让豪言“给世界系上领带”的嵊州落入了“量在天花板 , 利润在地板”的尴尬境地:一方面 , 上游原材料成本的波动 , 始终死死卡着嵊州领带的脖子 , 丝价的连年走高 , 导致生产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另一方面 , 大量订单掌握在中间商手中 , 高额利润被截留 , 生产再多的领带也不过是为海外品牌打工 。在嵊州领带行业内 , 金耀有个“十美分会长”的绰号 。当年担任嵊州领带行业协会会长时 , 金耀曾代表协会和美国采购商进行谈判 。经过近20天来回拉锯 , 美方终于同意每条色织领带提价0.1美元 。这区区“十美分”对于当时的嵊州领带行业则足可谓及时雨 , 据估算可以增收近1000万美元 。提及当年旧事 , 金耀一笑置之 。在他看来 , 这个绰号背后 , 是产业长期屈居微笑曲线底端的无奈 。光靠一条领带 , 路只会越走越窄 。金耀决定转型 , “当时我们想到了两条路 。第一条 , 横向发展 。增加产品品类 , 拓宽市场 。除了领带 , 只要是用我们能做的面料 , 不管是服装、家纺还是箱包 , 我们都做 。第二条 , 就是围绕整个产业链 , 向产业链的上游进军 , 自己来做原料 。”第一条路 , 金耀走得还算顺利 。随着品类的增加 , 巴贝得以获取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 其生产的真丝面料 , 还被用在了欧美知名奢侈品品牌的箱包上 。随着国内制造业对于品牌重要性的认知不断提升 , 金耀也动起了品牌的脑筋 。金耀坦言 , 巴贝的品牌路走得相当艰难 。当年推出的男装成衣品牌 , 一度也曾在各大城市开设专柜和门店 。孰料起步不久 , 便迎面撞上来势汹汹的电商浪潮 , 巴贝无力招架 , 品牌在市场未能泛起太大的水花 。此外 , 金耀还曾有意买下意大利知名品牌皮尔·卡丹的大中国区商标所有权 , 然而这个轰动一时的收购案 , 最终无疾而终 。对于打造品牌 , 金耀自认并不擅长 。在他看来 , 经营一个品牌 , 需要更多在营销、宣传等方面下功夫 , 这些并非自己的长项 。于是 , 金耀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他所钟情的技术 。
文章插图
【做领带的企业非要去养蚕宝宝,这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必经之路?】金耀(中)与科研团队在实验室中 。受访者供图
技术攻关太难了
想要告别以美分为单位“抠利润”的日子 , 就要在产业链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站上产业链上游 , 无疑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种桑养蚕是丝绸纺织的原点 。我国蚕丝产量占世界70% , 但是近年来由于土地、劳力等要素制约 , 蚕丝产量步入下降通道 。以浙江为例 ,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蚕丝生产基地之一 , 近年来的产量已从鼎盛时的每年10万吨一路跌至2万吨左右 。与之相对应的是水涨船高的丝价 。巴贝成立之初 , 国内丝价在每吨10余万元上下 。至2010年 , 丝价首度突破每吨30万元 。截至今年7月 , 生丝均价已达每吨42万元 , 且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金耀说:“蚕茧产量低 , 生丝价格不断走高 , 对于我们这些生产领带和丝绸纺织品的企业最为不利 。所以我们觉得 , 还是要在原材料领域就掌握住话语权 。”金耀钟情的“技术”适时地出现了 。2012年 , 金耀了解到浙江省农科院正在进行人工饲料养蚕实验 , 这项技术让他颇感兴趣 , 并有了更进一步的构想:改变传统种桑养蚕的模式 , 让养蚕实现规模化、工业化 。
工厂化养蚕 , 全无先例可循 。从饲料的调配到病害的防治 , 乃至生产设备的设计 , 新技术落地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金耀和他的团队自己摸索 。在金耀的办公室里 , 那块白板边上还堆放着几个造型独特的器具 。金耀告诉采访人员 , 这是尚在测试中的蚕具原型 , 同时婉拒了采访人员拍照的请求:“这些都是我们自行设计的 , 有专利 。”
文章插图
金耀(右三)及其团队 。受访者供图
从2012年开始研发 , 直至2019年量产成功 , 在这条钻研技术的道路上 , 金耀走得前所未有的辛苦 , 几乎每走一步都会遭遇失败 , 并且是一连串的失败:起步之初 , 实验室的蚕具研发接连碰壁 , 价值上百万元的模具一套接一套地报废;人工饲料的配方初见眉目 , 车间里养殖的蚕却频遭病害 , 成片死去……面对无底洞一般的资金投入和微乎其微的进展 , 研发团队成员几近绝望 , 但是金耀丝毫没有放弃的打算 , 他打算坚持 。“投入了这么多钱 , 耗费了这么长的时间 , 只有成功这一条路可以走 。”2019年 , 工厂化养蚕终于宣告成功 。回首来路 , 金耀感叹这是他创业以来 , 最难的一段经历:“以前做领带 , 引进国外的技术 , 只要资金和条件到位 , 很快就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 。但是养蚕不一样 , 需要专业的团队、专业的技术 , 更多的问题也出现在实践层面 。”
站上价值链上游
工厂化养蚕尚在攻关途中 , 金耀就专门注册成立了子公司陌桑高科 。他说 , 公司的名字一语双关 , 一是取自古诗《陌上桑》 , 二来则是“莫桑”的谐音 , 意指自家养出的蚕不吃桑叶 , 只吃饲料 。
文章插图
陌桑高科工厂内养殖的蚕 。受访者供图
金耀养的蚕不吃桑叶 , 吐出的却是实打实的好丝 。2018年12月 , 工厂化养蚕一期项目规模化投产 , 次年1月 , 首批量产鲜茧采摘完毕 。投产首年 , 陌桑高科销售近亿元 。金耀和团队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天有不测风云 。2020年4月 , 由于多个项目交叉施工 , 无菌车间内电线短路 , 最终酿成火灾 , 厂房付之一炬 , 金耀再遭打击 。金耀并没有被这场意外轻易击倒 。停摆一段时间后 , 一期项目于今年春节期间复产 。他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项目产能已基本恢复 , 预计全年产量可达7000吨 , 销售额可达4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 , 总投资28亿元的二期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 规模数倍于一期项目 , 预计明年初即可投产 。对于企业的未来 , 金耀信心满满 。他表示 , 工厂化养蚕或将成为巴贝未来体量最大的业务板块 。不仅如此 , 未来还有着更为巨大的成长和想象空间:“目前国内蚕茧的产量每年在70万吨左右 , 我们的二期项目投产后 , 年产量估计在4万吨上下 。按照这个比例 , 在行业内我们也能掌握相当的话语权了 。”对于技术的执着追求 , 成就了金耀和他的企业 。而巴贝的成功 , 也向传统制造行业展示了另一种转型发展的可能性:依靠先进技术 , 实现从产业链下游至上游的转移 , 进而使企业站上价值链的上游 。这个过程必定艰辛 , 但回报同样值得期待 。金耀说 , 自己也曾有过赚快钱的机会 。当年 , 行业内不少人转战房地产 , 如今其中有人身家已数十亿元 。自己却放弃了这个机会 , 一门心思钻研技术 , 他并不后悔 , “这条路的确辛苦 , 但是突破了行业内的技术瓶颈 , 你就是全球第一了 , 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有一份贡献 。这种成就感 , 不好比 。”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受访者 供图
工厂内养殖的蚕 。
- 【游戏迷】汇总平成时代的加特林骑士,你知道几个?
- 小时候养的蚕 小时候养的蚕到现在
- 【游戏迷】暴风眼献祭地图改版之后,黑水池旁边加了一块红色的大石头
- 梦幻西游百区平转将至,化圣角色及相关价格的前景分析
- 175与化圣号的区别在哪 梦幻化圣号和175有什么区别
- 新生代们不要被家里复杂的称呼搞晕了
- 10分钟就能搞定的椒盐虾,酥脆入味连皮都能吃,年夜饭上记得做
- 热腾腾的泡椒鸭血 泡椒鸭血图片
- 小区封闭、食物不足,把家里的金龙鱼搬上餐桌,有什么不可以?
- 煲出乳白色的椰子鸡汤 椰子老鸡汤,椰子煲鸡汤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