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钱学森传|我们可以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

大学时期教我们地球化学的教授的偶像就是钱学森 。 知道他是“中国导弹之父” , 却不知道钱学森本人很反对这个称号 , 并认为这不是什么好话 。 因为这是把关注点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 , 而忽略了数以万计航天人的努力 。
【历史故事】钱学森传|我们可以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
文章图片
天哪 , 有这种领导也太幸福了吧 。
现在很多领导都巴不得 , 你的业绩全归他呢 。
他们那一辈的大师真的是有情怀、利他的人呢 。
生他们真的为实现人生理想 , 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终生 。
《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副研究馆员给钱老写的传记 。
【历史故事】钱学森传|我们可以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
文章图片
图书封面
吕成冬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副研究馆员 , 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人物研究专员 , 近年来主要从事钱学森研究 ,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科学与忠诚》是基于史料 , 以传记文学的手法写作的 。 主要从钱学森回国后参与祖国建设为落脚点 , 探讨钱学森的人生信仰、科技贡献、治学方法、个人思想历程等多个维度 。 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望其项背 , 但是向优秀的人学习 , 是变得优秀的有效捷径 。
那么大师的人生答卷对我们而言有什么启示呢 。
1、拥有坚实的价值观 , 并贯彻践行
坚实的价值观从何而来?
从阅读各种读物 , 接触到的人和事 , 结合自己的观察 , 认知 , 做出判断 , 并践行 。 这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 不断读书 , 历事、见人 , 随着认识的扩展的 , 价值观也会有所修正 。
【历史故事】钱学森传|我们可以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
文章图片
钱学森出生在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 。 父亲钱均夫人留学回国后一直在教育领导服务 , 毕生践行教育救国 。 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钱学森的认知 。 对钱学森的人生观 ,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起深刻作用的是大学因病休学一年期间 。 休学之际有了许多时间 , 大量阅读了哲学类的书籍 , 其中有许多社会主义科学的书 。
他说“既然我是学科学的 , 那么 , 对于社会主义和宇宙的看法 , 就得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态度 。 我们科学工作者如果掌握了它 , 就等于掌握了研究宇宙、人类社会和研究科学的钥匙 , 就等于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正确的方向 。 ”
事实证明 , 钱老一生都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 在海外留学和不得已滞留美国期间 , 一直在为建设祖国做准备 。 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新中国的科学建设 。
【历史故事】钱学森传|我们可以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
文章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2、拥有广阔的视角 , 面对人生至暗时刻
虽然钱老是个工科男 , 但阅读范围非常广 。
我们常说年龄大的人对什么都失去了好奇心 , 会逐渐停止对世界的探索 。 我觉得这个倒与年龄不大,更与见识有关 。
越有见识的人格局越大 , 越能包容和接受各种新鲜事物 。
这里的见识不是说 , 去过多少地方 , 去过多么高档的会所 , 用过多少奢侈品等物质上的所谓见识 。 而是你看待世界的视角很多 , 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 , 对这个世界的探索 。 你越了解真实的世界 , 就会越自信 , 越有底气 。
【历史故事】钱学森传|我们可以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
文章图片
一个有底气的人 , 才会越包容 , 通透 。
开阔视野的途径有很多:大量阅读 , 视察 , 调研等等 。
对我们平常人来说 , 最低成本的拓展认知的途径就是阅读、认真生活、去践行自己一些想法 。
亲身体验和观看别人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
很多事情还是得自己去尝试 。
鲁迅先生也说过 , 很多事情是非亲身经历不可的 。 就像荔枝的味道 , 非要尝才知其滋味 。
钱学森的书库 , 是出了名的 。 回国的行李中 , 最多的就是书 。
会自己做饭 , 会开车 。
跟我脑海中科学家的印象 , 完全不同 。
我以为科学家是五谷不分 , 四肢不勤的 。
科学家应该把所有时间用来做研究 , 其他部分 。
以前课本上的故事 , 很厉害的人都是四肢不勤 , 五谷不分 。
眼里除了研究 , 容不下什么了 。
【历史故事】钱学森传|我们可以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
文章图片
阅读让我打开了认识科学家的视角 。
原来科学家也是人 , 也需要消遣 , 也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