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张杰
初夏的成都,阳光清透,书香在空中萦绕,最适合一场养心的读书会发生。5月8日下午,封面新闻主办的一场名为“人生无处不宽窄”的《宽窄之道》读书会,在言几又书店(悠方店)举行。作为散文集《宽窄之道》的两位作者,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散文家蒋蓝和《四川文学》主编、小说家罗伟章来到读书会现场,与在场的近百名读者畅谈分享创作心得,人生故事、成都的茶馆文化、宽窄哲学等多个课题。
文章插图
蒋蓝还从历史、建筑等角度分析成都的宽窄巷子,并延伸谈到成都移民文化的形成。“如果没有包容,忍让,我们就无法谈宽窄文化。”《宽窄之道》有声书朗诵者王卉,现场朗诵了《宽窄之道》中收录的蒋蓝文章《从宽窄到中道》,罗伟章《如宽一样窄,如窄一样宽》片段。
在互动环节,读者踊跃提问。有一位读者向两位作家讨教,如何下手写出一本特别的书?罗伟章和蒋蓝从各自的经验出发,给出真诚有效的建议。读书会分享结束后,不少读者意犹未尽,围着蒋蓝和罗伟章求签名和请教。
文章插图
读者等待蒋蓝罗伟章签名
作家剖析自我心路,读者静心聆听,专业诵读者现场诵读,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守住自己的初心,如何理解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思想的光芒和情感的流动,共同滋养出一个美好的下午。
“敢于失败,往往更能抵达成功。宽与窄的辩证法也是如此”
宽窄既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动态的人生境界。从窄到宽,从宽到窄,再从窄到宽。都是非常自然的。蒋蓝分享了自己30年前从自贡来到成都,“当时,我就深信自己一定能写别人写不出来的成都。靠着这份梦想,我从一个过客身份,通过书写成都,研究成都,慢慢在这个城市扎根,成为一个成都人。”
蒋蓝透露,自己曾经写过一本书,花费一年时间,19万字的稿费就5000块钱。”但是,我还是要说,如果你有梦想,千万不要因为经济压力放弃。因为敢于失败,往往更能抵达成功。敢于走一段窄路,你会更有可能进入宽阔之处。宽与窄的辩证法也是如此。”
罗伟章也有类似的人生故事。2000年,在达州工作的罗伟章,因为热爱文学写作,选择辞职,一家人搬到成都寻找文学梦想。
他记得那是在一个平常的工作日,有一个声音在耳边萦绕:“你再不写作,就老了。”于是他就把手头的工作辞掉,选择去成都,从事文学写作。
“当时在成都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没去找任何亲友。就在家专职进行文学写作。那时候,也会怀疑自己的选择对不对,到大街上看什么都不真实。觉得大街都不是大街,都是影子。”
但是这种怀疑在一根烟的功夫就过去了,罗伟章最终还是一步一步接近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位实力派小说家、《四川文学》主编。罗伟章说,“虽然在成都的20年,让我变老了,但是我的小说几乎都是在成都完成的,成都真的馈赠我很多。”
“千万不要拿腔拿调、违心地写散文,很容易就被读者一眼看穿”
作为一名资深实力派小说家,罗伟章分享了他对散文和小说这两种题材的不同感受,“写作者可以在小说里隐藏自己。比如说,在我的小说里,虽然体现了我的感情、想法,但是读者不能明确哪一个是我。但是写散文就不一样了。散文作者需要袒露自己,把心灵的帷幕拉开。这就几乎是一个冒险了。因为,一个写作者的思考到底是什么水平?真实生活的状态,跟小说里的呈现有没有一个呼应?这些都需要接受读者的检验。”
纵然冒险,但罗伟章还是喜欢写散文,读散文,尊重散文这种文体,“特别喜欢读散文。平时读书,读别的书,比如历史,哲学,小说读累了,我一般会找散文来读。因为我也想窥见写作者真实的思想、情感状况。而且,散文这个文体,外延非常巨大。很多伟大的作品,像《物种起源》,《黄帝内经》,都可以说是散文作品。”
文章插图
【“人生偶尔也需要走一段积极的窄路” 作家罗伟章、蒋蓝成都初夏纵论“宽窄”辩证法】罗伟章
如何写好散文,罗伟章特别强调了自己一个核心观点,“说真话,说信得过的话。千万不要拿腔拿调、违心地写散文,很容易就被读者一眼看穿。”
蒋蓝长期从事蜀地文化田野考察和历史与现实进行对照的非虚构书写。作为从事散文、非虚构写作多年的作家,蒋蓝特别谈到报告文学、非虚构之间的区别,“报告文学主要是一种评价态度,非虚构主要是事实的呈现。”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