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他“谋反”,为何死后一百余年后当上了名义上的大韩帝国皇帝?

作者:齐云轲
【爱历史】他“谋反”,为何死后一百余年后当上了名义上的大韩帝国皇帝?
文章图片
李愃(1735年—1762年) , 是朝鲜王朝英祖李昑的第二个儿子 , 又是朝鲜正祖李祘的亲生父亲 。 他自幼聪颖 , 是父王英祖着力培养的接班人 , 但为何最后会走上“谋反”的不归路呢?
一、救急的世子 , 来的正是时候
雍正十三年(1735) , 无论是对于朝鲜王朝 , 还是对于朝鲜王朝的宗主国清王朝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 因为这一年 , 在位十三年的雍正皇帝驾崩 , 乾隆皇帝继位 , 清王朝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而朝鲜王朝的国君英祖李昑迎来了自己的次子李愃 , 解除了王位后继无人的后顾之忧 , 使得朝野上下大舒一口气 。
其实 , 朝鲜王朝的王位 , 按理说是轮不到英祖李昑的 , 因为他有哥哥李昀 。 朝鲜肃宗李焞死后 , 世子李昀继位 , 是为朝鲜景宗 。 景宗自幼在充满祸乱的深宫里长大 , 亲生母亲又因为后宫争斗被赐死 , 心智上很有问题 , 精神上不正常 , 性格乖戾 , 自幼体弱多病 。
景宗继位后 , 朝臣们判断他活不长 , 又加之他身体原因生不出孩子 , 所以直接奏请册立其弟李昑为王世弟 。 景宗尽管才三十多岁 , 王妃也年轻 , 正常情况下生孩子不成问题 , 但深知自己统治基础薄弱 , 没有世家大族支持 , 比不上弟弟李昑 , 只好册立李昑为接班人 。 在位四年以后 , 景宗于雍正二年(1724)崩殂 , 年仅三十七岁 。
【爱历史】他“谋反”,为何死后一百余年后当上了名义上的大韩帝国皇帝?
文章图片
(以下为一组朝鲜古装)
英祖李昑继位时已经三十一岁 , 只有一个六岁的儿子李緈 。 但是 , 这个儿子很短命 , 只活了十岁 , 到雍正六年(1728)便早夭了 。 这让英祖很伤神 , 子嗣艰难 , 这在封建社会王室里可是一个大问题 。 英祖很清楚 , 自己之所以能继位做国王 , 主要是因为哥哥景宗体弱多病 , 没有生育下一个儿子 , 若是哥哥有儿子在世 , 是轮不到自己继位的 。 但是 , 现在三十五岁的英祖 , 也与当年的哥哥面临了同一个问题:没有子嗣 。
为了求得儿子的出生 , 英祖在处理繁忙的政务之后 , 一直在祈祷 , 一直在搜求这方面的知识和药物 , 也一直暗地里让人进献可以“多生子”的女人 。 尽管各种方法都用过了 , 可过去了几年 , 依然没有得到儿子 。 英祖开始了自卑与无奈 , 甚至有的大臣在上书中委婉地提出:请大王在宗亲中择“元良”子养在宫中 , 以备不时之需 。 就是让他学习当年的宋仁宗 , 选择王室中的侄子养在宫中 , 万一以后实在生不出儿子了 , 就册立侄子为王位继承人 。
英祖面对这样的奏折 , 气还气不得、恼也恼不得 , 毕竟人家也是为了朝鲜王朝长治久安考虑 , 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公心”;但此时的英祖才三四十岁 , 还不算老 , 大臣上这样的奏折 , 不是在质疑自己的生育能力吗?
正在此关键时刻 , 后宫中的映嫔李氏于雍正十三年(1735)生出了李愃 , 即英祖的次子 。 这年 , 英祖已经四十二岁了 。 面对这个应急的儿子 , 英祖之欢悦溢于言表 , 不久就将其册立为世子 , 确立了李愃王位继承人的身份 。
【爱历史】他“谋反”,为何死后一百余年后当上了名义上的大韩帝国皇帝?
文章图片
二、父子矛盾逐渐公开化
乾隆六年(1741) , 李愃开始参加书筵 , 学习儒家经典 , 自幼聪颖的他 , 学习很努力 , 记忆力也很好 , 令他的师傅们很惊喜 。 英祖得知儿子学习成绩优秀 , 也很高兴 , 对于儿子寄予厚望 。
乾隆九年(1744) , 李愃十岁了 , 他的父王为其定亲 , 迎娶了系出名门、丰山洪氏家族的洪凤汉之女为妻 , 史称其为惠庆宫洪氏 。 结婚后的世子 , 并不以儿女私情为念 , 还是刻苦求知 , 攻读诗书 , 时常写文章让老师指正 , 作诗外传 , 赢得了众人的啧啧称赞 。
但是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加之父母不抚养李愃 , 而是由宫人带大 , 他逐渐沾染上了一些坏习气 , 特别是到了十二三岁以后 , 由于青春期的叛逆 , 读书不再那么吸引他 , 开始了玩世不恭 。 毕竟有着君臣之别 , 老师们又不敢过分管教世子 , 加上国王与世子性格不同:英祖注重孝道 , 头脑聪明 , 能明察秋毫 , 逻辑思维敏锐;李愃性格内向 , 不善言谈 , 与父亲不会沟通 。 这样一来 , 父子俩之间隔阂产生 , 并逐渐发展成矛盾 。
【爱历史】他“谋反”,为何死后一百余年后当上了名义上的大韩帝国皇帝?
文章图片
有时候 , 英祖故意找事儿考验儿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 , 但是李愃时常犹豫再三 , 不敢作答 , 让父亲颇为失望 。 为了培养儿子 , 乾隆十四年(1749) , 英祖让十五岁的李愃开始代理听政 。 世子听政后 , 朝中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党派:一是以李愃的岳父洪凤汉为首的“扶洪派” , 坚决支持李愃;一派以金尚鲁为首的“攻洪派” 。 在宫中 , 李愃的祖母仁元王后、嫡母贞圣王后支持“扶洪派” , 英祖的另一个妻子、即后来的贞纯王后支持“攻洪派” 。 两派不断进行着明争暗斗 , 李愃也在不知不觉间陷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