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能源信息平台]移动充电能否异军突起?,从“车找桩”到“桩找车”

【能源人都在看 ,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移动充电能否异军突起?,从“车找桩”到“桩找车”
文章图片
最近 , 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宣布和上海度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计划在中国市场合作打造移动充电站 , 计划2020年下半年启动系列化生产 。 而一直在智能充电基础建设方面开展布局的爱弛汽车 , 也于近日宣布其智能移动充电系统在国内及欧洲获得了包括智能充电机器人充放电方法在内的7项专利授权 。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借力“新基建”风生水起 , 移动充电也热度攀升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除了移动智能充电外 , 目前行业内还存在车载式上门充电等其他移动充电形式 。 虽然相关企业希望借助针对不同场景的移动充电解决市场痛点 , 但目前普遍面临无法规模化应用的困境 。 移动充电未来会异军突起吗?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移动充电能否异军突起?,从“车找桩”到“桩找车”
文章图片
从车载式充电到机器人充电移动充电模式逐渐智能化
大众汽车要打造的移动充电站究竟是什么形式?通过其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出 , 大众设想通过APP或V2X通信 , 让移动机器人将移动储能装置带到电动汽车旁边进行充电 。 在整个充电过程中 , 移动储能装置都与电动汽车保持连接 , 与此同时 , 移动机器人还可以为其他车辆进行充电服务 。 充电完成后 , 机器人收集储能装置带回充电站 。 移动机器人可在多层停车楼、室外停车位和地下停车场等不同场景中充电作业 , 并且不需过于复杂的基础设施 , 整个过程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
同样 , 爱弛汽车的CARL全自动智能充电机器人操作起来也很简便 。 通过爱驰汽车APP或其提供软件端接口的第三方APP , 在扫描停车位二维码或输入编号后 , 选择充电需求和充电设备类型呼叫移动充电机器人 , CARL会自动行驶到车辆旁边进行充电 , 充电完成后即自动返回原地补电 。
“目前 , 行业内定义的充电方式有三种 。 一种是使用充电枪的传导式充电 , 一种是换电 , 一种是无线充电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现在被叫做移动充电的形式 , 包括车载电池式的应急充电、机械臂辅助式充电和无线充电 。 ”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 , 类似车载电池式的移动充电形式不少 , 被行业人士称为移动充电的1.0版本 。 比如BlinkCharging公司推出了一种可放在车上的便携式移动充电桩 , 可紧急补充继续行驶10~20公里的电量 。 行业人士表示 , 根据大众汽车移动充电站和爱弛汽车CARL的公开信息 , 两者更像是车载式移动充电的高端智能化模式 。
另据了解 , 早在2017年 , 普天新能源就在北京市通州、大兴、昌平和朝阳4个城区投放了120台移动充电设备 , 现阶段运营情况不明 。 现在 , 北京移动充电市场上的移动充电运营商为E约充电 。 E约充电从2016年开始在北京布局 , 采用移动充电车设备 , 提供上门充电、定点充电及救援充电等服务 , 业务大部分集中于B端 , 即各类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出租车公司、旅行社等 。 截至目前 , 采访人员在安卓和苹果应用市场均没有找到E约充电的APP , 但可以通过其微信公众号进行操作 , 查找附近充电车后 , 选择“上门充电”或“附近充电”的业务模式 。 从E约充电提供的地图来看 , 其在北京大约还存在30辆充电车 。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移动充电能否异军突起?,从“车找桩”到“桩找车”
文章图片
灵活、便利、经济、高效力求解决不同场景下的充电痛点
一直以来 , 充电车位被燃油车占用、数量无法满足需求、排队充电耽误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 同时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 移动充电模式的出现 , 能更好地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痛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