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却是一个“不靠谱”的妈妈,十几年的优秀助产士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孙美燕
20多年前 , 王芳在大学志愿里填上“护理”的时候 , 也许想不到 , 助产会成为她所深爱的事业;她更想不到 , 在浙大妇院的成长和发展 , 不仅让她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 也得以见证甚至推动了助产士在中国的发展 。
“恐怖”的产房 , 成为她最想留下的地方
时至今日 , 高考填志愿 , 如果想学“医学”或者“师范”类 , 几乎没有家长会阻挠——尽管可能只有真正的医务人员和教师才会知道 , 这个行业有多辛苦多心酸 , 但它依然是永远的“热门专业” 。
所以 , 当20多年前刚刚结束高考 , 王芳在第一志愿里填上了“护理”的时候 , 家人没有反对 。 对于想学的东西 , 她一直都很清楚:“我小时候就渴望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 也没有家里人身体不好什么的 , 就是自己有一种情结 , 觉得救死扶伤是很伟大的事 。 ”
读书的时候 , 她又很快发现了喜欢的东西——助产 。 尽管那个时候 , 助产只是所有护理专业学习中的很小一部分 , 但是在实习的过程中 , 她感受到了迎接新生命的成就感 。
2002年毕业参加工作 , 根据护士轮转的安排 , 王芳先后在妇科、产科、手术室工作之后 , 2004年初 , 她轮转到了产房 。 曾经的实习到如今的正式工作 , 助产士的岗位让她再次坚定 , 这里就是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地方!
说起来豪情满怀的话 , 在真实生活里 , 其实是另一番样子的 。
几乎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知道 , “产科的夜班”真的可以用恐怖来形容——想象一下生孩子的过程 , 每个产妇都要经历数个小时的努力 , 数个产妇同时待产再乘以数倍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但在轮转结束产科的时候 , 王芳依然选择了“助产” 。
在那个“助产士”的称呼还不为大众所知 , 助产知识还只是课本里一个章节的年代 , 她选择了留在浙大妇院分娩室工作 , 一干就是10年 。
如同当年高考之后的填志愿 , 王芳始终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往哪里走 。
在分娩室工作了10年后 , 因为工作表现优秀 , 2013年7月 , 医院安排她至产二科担任责任组长 , 2014年3月组建产五科并担任护士长 , 2015年3月“双下沉”帮扶基层 。 2015年9月 , 她再次回到了分娩室 , 成为了分娩室护士长 。
她所坚定选择的东西 , 也真的让她的人生价值一步步实现 。
十几年的发展 , 她和助产士事业彼此成就
如果说在热爱的事业中获得价值是一种幸运 , 那么“助产士”这个行业拥有像王芳这样的优秀从业者 , 也是一种幸运 。
马冬梅是浙大妇院产科的科护士长 , 是一位拥有30年助产经验的资深助产士 , 她也见证了王芳一路的成长 。
2006年 , 马冬梅到北京学习了3个月 , 把最新的助产技术和理念带回了浙大妇院 。 王芳对这件事的印象非常深刻 , “马老师回来后 , 产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 一些不适宜的操作:如会阴备皮、肛查等都取消了 , 助产理念开始和国际接轨 。 ”直到过去了十几年 , 她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当时大家在助产理念上的转变:
助产士从原先只关注产程进展、分娩安全 , 变得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 , 越来越注重产妇感受、关注分娩体验 。 导乐陪伴分娩就是在那之后进行了有力的改革 , 数量与质量大幅度提升 。 现在 , 导乐陪伴分娩已经成为了浙大妇院的一张“金名片” 。
王芳说 , 特别幸运的是 , 助产士事业发展最快的时代 , 被自己赶上了 。
2005年 , 王芳为了进一步提升 , 读了护理学的在职研究生 , 那时候她的研究方向就是分娩镇痛——这个跟她工作息息相关的“痛点” 。
那个时候 , 无痛分娩还是一个“看起来很美” , 却还没有规模化开展的事情 , 因为它对于产科医生、护士、麻醉师的专业和人力 , 以及工作流程等要求都很高 。 所以在分娩室的工作中 , 每天都可以见到很多因疼痛而“绝望的产妇” 。
- 小微谈育儿爷爷和姥爷凝视半个小时,网友:咋一动不动,全家“独苗”出生后
- 妈咪有方长大后情商高不到哪去,李玫瑾直言:孩子小时候有这“4个特征”
- 子谦妈妈育儿经车主说:比我小时候勇敢,小学生撞私家车后留纸条道歉和23块赔款
- 科学家庭育儿颅内出血!只有10秒,1步也错不起,娃坠床7小时后
- 育儿秘籍官方一走就是几个小时,找到人之后老公又生气又想笑,孕妈出门遛弯
- 文竹妈妈长大后有啥区别?家长别不重视,小时候睡枕头和不睡枕头的孩子
- Ainee妈咪爷爷外公凝视半小时不动,网友:以为是照片,家里“独苗”刚出生
- 尼莫妈妈育儿师小时候被吐槽难看,如今打脸众人,有种“逆袭”叫金喜善女儿
- 母婴育儿小助手不顾及大夫的建议坚持顺产,产后半小时大出血险丧命,32岁孕妇
- 「拜托了爸妈」是有福气的表现,你家孩子有吗?,孩子小时候有8个表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