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外@Apple创新不靠时机靠坚持,Mac电脑30多年经久不衰( 二 )


然而 , 1996年 , 由于收入损失巨大 , 管理问题严重 , Apple的前景变得严峻 。 公司陷入恶性循环中 , Macintosh似乎注定要损落 。
1997年初 , Apple收购了史蒂夫·乔布斯处于困境中的NeXT电脑公司 , 开始了新生之路 。 尽管业务屡战屡败 , 但NextStep/OpenStep操作系统依旧令人惊叹 , 它将成为新一代MacOS的基础 。
而乔布斯也逐渐重新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 。 当然 , 他否决了他离开公司期间的所有决策 , 但重启了Macintosh项目 。
1998年8月 , 第一代iMac发布 , 这个蓝色半透明、外型如同软糖的个人电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 Macintosh仿佛换了一身靓丽新衣 。
Macintosh粉丝不断推广
Macintosh最初的用户并不全是为了检验早期产品 , 或者专门挑刺才选择了它 。 Macintosh的粉丝(迈克·博伊奇、艾伦·罗斯曼以及盖伊·川崎)功不可没 , 他们和乔布斯一样狂热地相信Macintosh 。
正是这些粉丝奠定了Macintosh的基础 , 他们在网上宣传产品 , 影响了范式沿流 。
Macintosh赋予了用户一种社会地位感 , 让他们认为自己拥有良好的形象 。 即使工作很枯燥 , 但只要用上了Macintosh , 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举足轻重 , 更具创造力 , 不再是办公室小职员 。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与PC替代产品相比 , Macintosh兼容的软件可以让工作更流畅、整洁 。
Macintosh鼓励了一批新的不从众者(知识分子、艺术家、设计师、独立开发人员、企业中的特立独行者等等) , 催生了强大的Macintosh用户群 , 比如伯克利麦金托什用户组 , 他们肩负着双重使命 。
一方面 , 正如斯蒂芬·霍华德和雷恩斯·科恩所说 , 这是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复苏 , 它源于“黑客道德准则和伯克利激进主义” 。
另一方面 , 人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经验 , 正如里斯·琼斯所解释的:“我在团队中看到了两种不同的人:有计算机经验的人和经验缺乏或者毫无经验的人 。 前者刚发现了计算机领域的新方法 , 后者则刚看到计算机的用途 。 我们必须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 , 但共同点在于 , 他们都看到了新的不同事物 。 ”
用户群并非Apple的游说团体 , 而是一个强大的压力团体 , 强迫该公司一步步兑现自己最初的承诺 。
Macintosh在教育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安迪·赫兹菲尔德在书中写道 , AppleII一进入K-12教育市场 , 就取得了巨大成功 。
在乔安娜·霍夫曼的说服下 , 乔布斯开始向高等教育机构销售Macintosh电脑 。 霍夫曼还推动了Macintosh联盟的创立 , 该联盟由丹·列文运营 , 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折价的Mac电脑 。
栈外@Apple创新不靠时机靠坚持,Mac电脑30多年经久不衰
文章图片
图注:尽管AppleII在学校里很受欢迎 , 但史蒂夫·乔布斯并未主动将教育作为Macintosh的首要发展领域 。
当时的成功是一场短跑 , 随时可能会跌倒 。 将赌注押在教育领域等于让Macintosh电脑参加了一场耐力赛 。 学生们以后能否忍受笨拙的个人电脑?如果他们别无选择的话 , 也许会这样做 , 但他们至少可以知道有更好的东西存在 。
无论如何 , 培养新人总胜于试图说服维持现状利益者 。 正如马克斯·普朗克《科学的自传》一书中所说:“重要的科学创新很少会通过逐渐赢得对手 , 并使其转变来实现 。 失败者的结局便是逐渐消亡 , 成长中的一代从一开始就对此很熟悉 。 未来永远取决于年轻人 。 ”
1997年8月的Macworld大会上 , 史蒂夫·乔布斯在首次公开演讲中强调:“Apple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供应商:在教育系统中 , 60%的电脑是Apple电脑 , 多么难以置信!”
Windows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Macintosh的地位
虽然这一说法有些自相矛盾 , 但Windows的成功证明了Macintosh是所有公司都想效仿的界面标准 。 Macintosh的界面实现了用户和电子设备之间的对话 , 因而得以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