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复姓来源你知多少 历史上复姓的由来

取名是个技术活,为了取个好名字,父母们当真是翻遍《离骚》《诗经》《论语》等等古典文学著作,绞尽脑汁想给孩子取个不一般又好听的名字 。
毕竟,在今天人口基数如此大的时代,每天都有孩子出生,可用的名字越来越少,重名的越来越多 。取名,不可谓是难倒一片家长的大事 。
但总有漏网之鱼,复姓家族的人就从来不愁取名的事 。毕竟,复姓的人不多,其次,复姓还显得霸气而特别,搭配任何汉字都立马显现出非一般的气质来 。

历史上的复姓来源你知多少 历史上复姓的由来

文章插图


中国现存常用的复姓共81个,分别是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淳于、达奚、褚师、吴铭、纳兰、归海 。
这些复姓看着神秘,其实在古代很普遍,随着时间推移和汉化进程演变,不少复姓简化为单姓,比如欧阳变为欧,慕容变为慕,端木变为木等,复姓慢慢减少 。
其次,历史发展中许多复姓家族来头不小,牵扯的事也多,为避免各种麻烦,只得改名换姓,隐瞒真实身份,时间一长,本来的复姓也就放弃了 。
史书记载的就有司马迁的两个儿子,因父亲受“李陵案”牵连迫害,遭受宫刑,为避免连坐受刑,大儿子择姓氏第一个字加一竖为同姓,小儿子择姓氏后一字前加两点水为冯姓,时间久远消逝,恐怕司马家族的子孙后代再也难记得自己原复姓司马 。
历史上的复姓来源你知多少 历史上复姓的由来

文章插图


历史长河里,有许多复姓就是这么被遗忘丢弃的 。
历史上的复姓来头可都不小,来源多样而悠久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复姓来源地名,这类复姓可不少 。比如小说话本里的上官,欧阳,东郭等复姓,这些姓氏本为地名,后来因人移居此地,遂为家族姓氏 。
相传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其后人遂以“东郭”为姓;
据《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可知,上官氏姓氏发源于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小儿子子兰 。子兰被封为上官大夫,他的后裔世世代代都生活在上官地区 。
于是便以上官一词作为家族姓氏,史料记载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
2、 复姓来源于官名,这个读者可能比较熟悉 。三国里多次出现的司马家族姓氏即来自于此,司马懿,司马炎,司马昭等等 。
除此外还有司空,司徒,三者本来是西周朝廷设置的官职,司徒主管土地和人口,司空主管工程建筑,司马主管军政、赋税 。
这些职位很是重要,权柄在握,族人引以为荣,便将这些官职名称用来作为家族姓氏 。诸如此类的复姓还有乐正、少正、司寇等 。
3、 复姓还与方位有关,说起方位《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大官人众所周知 。
如这般姓氏的还有南宫,南门,东方,北宫等 。
东方之姓,源于上古帝王伏羲,是个古老的姓氏 。按《周易》八封推算,伏羲氏出于“震”卦,他的子孙世代执掌东方青阳之令,位主东方,因此伏羲族后裔就以“东方”为家族姓氏 。
4、 复姓也与次第有关系 。有些家族的姓氏看似搞笑,却不可轻视来头 。这类家族往往是古代皇亲贵族,自西汉建国已经延续两千年 。
这类家族姓氏按顺序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现存使用最多的姓氏是第五 。
史书记载此家族原为田氏家族,因势力庞大,人口众多,刘邦十分忌惮,于是,将其家族改姓并分为八个分支,遣散到全国各地去,以此削弱瓦解田氏家族的势力 。
5、复姓还与封邑有关,《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姓氏令狐就来自于此 。
《百家姓》一书中曾记载周朝时有个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世其族人遂以“令狐”作为家族姓氏 。
除此外,梁丘、百里、羊舌、钟离等也是因封邑而改此为姓 。
6、复姓也与爵位、族系有关,如公孙,叔孙等 。古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公爵居于首位,十分尊贵,后人便以公孙作为族人姓氏 。
【历史上的复姓来源你知多少 历史上复姓的由来】也因此公孙氏的来源较其他姓氏,来源较多,不是一族一姓传承而来 。
也难怪《广韵》上会这般记载:“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 。”
夏侯姓氏也很有名,史料相传杞国被楚国灭亡,杞简公的弟弟佗逃亡到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王族后裔,于是封为侯爵,世称夏侯,其后代子孙也以此为姓氏 。
7、少数名族的复姓也不少,熟知民族史的读者很容易想起隋朝的独孤氏,还有鲜卑族的宇文氏,尉迟氏,拓跋氏,另外昭君出塞和亲还有匈奴的单于,呼延等复姓 。
由此可见,少数名族的复姓也不少,随着汉化进程加速,有的逐渐汉化成汉人使用,如宇文姓氏,有的则如拓跋姓氏改为元姓,不再使用,在历史上消失 。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复姓不断删繁就简,渐渐化为单姓,曾经的几百复姓减少为现在的81个常用的复姓 。不过,由于重名的原因,现在又刮起了复姓的取名新风潮,家长开始两方各取一字,化单姓成为复姓,让孩子的名字与众不同 。
这样做并无不可,但是不管是单姓还是复姓,百家姓前排还是生僻姓氏,这些姓氏都是历史的印记,是家族血脉的悠久传承,是一族一姓的发展史,里面浸染着先辈们的经历和智慧,值得我们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