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杜月笙儿子回国捐赠18亿,想要回孟小冬故居,结果每家索要上百万

杜维善是上海老大杜月笙最小的儿子 , 1991年 , 杜维善终于获得了回到上海的机会 ,
在参观上海博物馆的过程中 , 杜维善语出惊人:“改天我送些古钱币到馆里来!”
从这一年开始 , 杜维善陆陆续续捐出了四千多枚古钱币 , 他的慷慨举动促进了现代学者对古钱币乃至古代的认识 , 大大促进了行业发展 。
杜维善为什么要这样做?
【爱历史】杜月笙儿子回国捐赠18亿,想要回孟小冬故居,结果每家索要上百万
文章图片
杜维善
一、杜月笙的发家史 , 是一个普通人的逆袭史
从水果行的小学徒 , 到赫赫有名的上海滩老大 , 杜月笙的发家史 , 其实是一个普通人的逆袭史 。 除了辉煌的事业 , 杜月笙和几任太太的风流往事 , 同样被不少人津津乐道 。 杜月笙先后娶了五任太太 , 他的四太太姚玉兰 , 为他生下了七儿子杜维善 。
姚玉兰是一代名伶 , 甫一嫁入杜家 , 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姚玉兰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 但是没过多久 , 国内的环境不再适合杜月笙发展 , 杜月笙便带着姚玉兰和杜维善以及其他太太子女 , 前往香港避难 。
逃往香港之后 , 杜月笙的身体每况愈下 。 1951年之后 , 杜月笙经常出现突然昏迷的情况 , 他自知所剩时间不多 , 便在尚在清醒的时候 , 找来了秘书胡叙五 。
杜月笙纵横江湖多年 , 交朋友众多 , 树敌也不少 。 历史问题让杜月笙不敢回到大陆 , 对蒋介石的不信任 , 也让他放弃前往台湾 。
如果他撒手人寰 , 自己倒是轻松了 。 可是他的老婆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爱历史】杜月笙儿子回国捐赠18亿,想要回孟小冬故居,结果每家索要上百万
文章图片
杜月笙
1951年8月 , 杜月笙当着胡叙五的面 , 口头分配了自己的遗产 。 他让女儿从保险柜里拿出这么多年众人写给他的各种欠条 , 别小瞧这些看上去很不值钱的纸 , 实际上 , 这些欠条上的数额加起来 , 足有上亿美元 。
大火吞噬了这些欠条 , 杜月笙告诉儿女 , 不要去追债 。 做完了这些事 , 杜月笙又拿出了10万美元 。 每位老婆各拿一万 , 每位儿子也各拿一万 , 未出嫁的女儿可以拿走六千 , 已经出嫁了的 , 则获得了四千 。
没人知道临死之前的杜月笙是否还拥有遗憾 , 1951年8月16日 , 杜月笙还是去世了 。 谁能想到 , 曾经雄踞上海的杜月笙在死后竟然买不起一块墓地呢?然而事实就是这样 , 姚玉兰被香港高昂的地价劝退 , 所以只能将杜月笙的遗体葬在台湾 。
【爱历史】杜月笙儿子回国捐赠18亿,想要回孟小冬故居,结果每家索要上百万
文章图片
杜月笙
杜月笙吃尽了没读书的苦头 , 所以他对学习看得尤其重要 。 他在世的时候 , 经常告诫子女 , 自己小时候因为穷困没有机会读书 , 希望膝下的儿女们珍惜读书的机会 。
一有机会 , 杜月笙就会询问儿女们的学习成绩 , 如果表现优秀 , 就会获得50块的鼓励 , 有一次杜月笙的儿子杜维藩考试之前临阵脱逃 , 杜月笙知道之后 , 狠狠地甩了杜维藩两记耳光 。
在父亲的教导下 , 杜维善深知学习的重要性 。 在台湾 , 杜维善完成了中学部分的学习内容 , 随后前往澳大利亚进行地质学方面的深造 。
国外的生活很辛苦 , 前两年杜维善专注于学习 , 所以没有外出打工的计划 。 到了第三年 , 杜维善的家庭状况每况愈下 , 他不得不一边学习 , 一边打工 。
为了赚钱 , 杜维善下过银矿当矿工 , 偶尔也会接一些画图纸的兼职 , 后来杜维善的大部分生活费均由此得来 。
【爱历史】杜月笙儿子回国捐赠18亿,想要回孟小冬故居,结果每家索要上百万
文章图片
杜维善
二、学者杜维善:回国探亲豪捐古钱币
在澳大利亚半工半读的生活极大地锻炼了杜维善的心智 。 学有所成之后 , 杜维善回到台湾 , 在石油公司和矿业研究所都留下了工作的身影 , 从基层做起 , 杜维善用过硬的实力一步一步升级至“副部长”级别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履历越丰富 , 工作上面临的勾心斗角就越多 , 因为受不了这种不良风气 , 杜维善最终辞职 , 转型成为商人 。
杜维善不是第一次涉足商业 。 早在澳大利亚求学期间 , 杜维善就发现澳洲的牛肉品质很好 , 价格也低廉 , 靠着低价在澳大利亚购入牛肉运往台湾贩卖 , 杜维善也曾小赚一笔 。
【爱历史】杜月笙儿子回国捐赠18亿,想要回孟小冬故居,结果每家索要上百万
文章图片
杜维善
1978年 , 杜维善趁着改革的东风 , 成为当时让人刮目相看的商人 。 杜维善善于经商 , 虽然有过一段不算富裕的日子 , 但是后来生活不再拮据 , 他也因此发展出了新的爱好 , 收藏古钱币就是他最用心的爱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