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安徽桐城的“六尺巷”,背后隐藏着这样的故事,1首诗让人顿悟!

在安徽桐城市的西南方向 , 有一条长100米 , 宽2米的巷子 。 从康熙年间开始 , 便流传着一则故事 。 这则故事就是有名的“六尺巷” 。
“六尺巷”旧址 ,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 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 , 1985年成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93年专项拨款修复 , 1999年在原址上进行扩建 。
如今的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石牌坊和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 成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 。
关于“六尺巷”是如何来的?历史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 源于张家和邻居的一次纠纷 。
【历史故事】安徽桐城的“六尺巷”,背后隐藏着这样的故事,1首诗让人顿悟!
文章图片
清朝康熙年间 , 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 这一职位相当于唐宋时期的宰相 , 官职之高 , 位极人臣 。 另外其子张廷玉 , 也考中了进士 , 在朝为官 。
当时张家在安徽桐城非常显赫 , 父子皆为京官 , 老家的事物全部交由老管家打理 。
【历史故事】安徽桐城的“六尺巷”,背后隐藏着这样的故事,1首诗让人顿悟!】一日 , 张英家要盖房子 , 地界紧靠着邻居叶家 。 叶家当时出了一个秀才 , 也算不错的家庭 , 但和张家相比却还是天壤之别 。 这时 , 叶家提出要张家留出一条路以便出入 。
但张家的管家却不同意 , 因为他家的地契上写的非常明白 , “至叶姓墙” 。 也就是说要留一条路 , 张家就吃亏了 。 即便要留路 , 也得两家各退后几尺才行 。
【历史故事】安徽桐城的“六尺巷”,背后隐藏着这样的故事,1首诗让人顿悟!
文章图片
俗话说:“宰相家人七品官” 。 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的宰相家总管 , 况且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 , 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 。
于是老管家命令工人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 。 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 , 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 , 咽不下这口气 , 秀才自己能动笔 , 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 , 打起了官司 。
这时候有人劝秀才说 , 人家张家有背景有关系 , 况且人家也是有理有据的 , 最好还是放弃吧 。 但倔强的秀才就是不听 , 还扬言要把官司打下去 。 老管家一看不对劲 , 赶紧给张英写了封信 。
不久 , 老管家收到了主人的回信 。 信中没有多说话 , 只有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 , 让他三尺又何妨 。 长城万里今犹在 , 不见当年秦始皇 。
管家看了这首诗 , 明白了主人的意思 。 于是他来到叶家 , 告诉秀才说 , 张家明天就拆了墙 , 后退三尺让路 。 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 , 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 。
这时候管家就把张英的那首诗拿给秀才看 , 秀才也是文化人 , 看完以后也惭愧难当 , 十分感动地说:“宰相肚里好撑船 , 张宰相真是好肚量 。 ” 。
【历史故事】安徽桐城的“六尺巷”,背后隐藏着这样的故事,1首诗让人顿悟!
文章图片
第二天早上 , 张家就动手拆墙 , 后退了三尺 。 叶秀才见了心中激动 , 也把自家的墙拆了后退了三尺 。 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米长六尺宽的巷子 , 被称为“六尺巷” 。
直到如今 , “六尺巷”还依然存在 , 成为了当地一处历史名胜 。
看完这个故事 , 文史君主要有两重感触:
其一:格局 。 张英宰相的格局 , 非一般人可比 。 张叶两家的官司本来就是不对称的 , 一个是当朝宰相 , 一个是穷秀才;况且叶家也不占理 , 即便没有张英 , 张家的官司也不会输 。
但是张英却用一首诗点醒了世人 , 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 , 争来争去最后都会没入黄土 , 又有什么意义呢?正如所谓的:站在二楼看地面 , 全是垃圾;站在100楼看地面 , 满是风景 。
【历史故事】安徽桐城的“六尺巷”,背后隐藏着这样的故事,1首诗让人顿悟!
文章图片
其二:境界 。 人活一世 , 其实活的不过是境界而已 。
小时候打架斗殴 , 中年时争强好胜 , 到了晚年大多人会淡然处之 。 其实这是一种修为 , 也是一种境界 。 不争 , 才是大智慧 。
远亲不如近邻 , 与邻居的相处 , 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 见之最多 , 得之最多 , 感之也最多 。 所以与邻居相处 , 最好多一些包容吧 。 退一步海阔天空 。
读者们 , 关于“六尺巷的故事” , 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 , 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