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蒋介石说: “这个武器急需, 你们抓紧造, 而且射程要比敌人的远! ”

20世纪的步兵战斗 , 士兵大多采取的是潜伏的低姿势 , 利用各种地形地物掩蔽自己的身体 , 弯腰潜行 , 卧倒伏进 。
【爱历史】蒋介石说: “这个武器急需, 你们抓紧造, 而且射程要比敌人的远! ”】遇到一个躲在障碍物后方的敌人 , 单靠步枪很难消灭 。 因此 , 能以弯曲弹道投掷到敌人掩蔽物后方的手榴弹 , 成为步兵的武器新宠 。 这个新宠就是——掷弹筒 。
掷弹筒最早出现在一战期间 , 由奥匈帝国发明 , 是简易的手榴弹抛射器 , 主要功能是延长手榴弹的射程 。
【爱历史】蒋介石说: “这个武器急需, 你们抓紧造, 而且射程要比敌人的远! ”
文章图片
掷弹筒是由一名士兵直接操作的单兵武器 , 必须轻便易携 , 不能架设炮架 , 不能加装复杂瞄准具 。 日军于1921年定为制式的十年式掷弹筒 , 是经典代表作 。 十年式直接射击日军制式的九一式手榴弹 , 结构非常简单 , 全重只有2.6公斤 , 全长51厘米 , 发射机关简化成一个能够以单手握住的24厘米长轻巧筒身 。 射击时 , 射手采取坐姿 , 左手握住筒身 , 以轻盈的脚钣抵住地面 , 筒口保持45度向前 , 就能开始射击 。
英美德苏列强争对掷弹筒不屑一顾 , 但日本人因为工业底子差 , 所以全心研究落伍的掷弹筒 。
1929年 , 日军推出新一代的八九式重掷弹筒 , 这是一种走火入魔的古怪兵器 。 日军在筒身里刻上膛线 , 加装调节螺杆以调整射距 , 改善了射击精度 , 但重量也大幅增加到5.2公斤 。 更古怪的是 , 日军为八九式设计出重达800克的专用掷榴弹 , 增加了射程 。 八九式若使用传统的九一式手榴弹 , 射程为40到190米 , 换用八九式掷榴弹 , 射程大增到120到670米 , 简直是门小迫击炮 。
但正规迫击炮有三角架、瞄准镜与标杆射击法 , 能进行精密准确的射击 , 八九式却仍沿袭掷弹筒的轻便风格 , 底钣向地面随手一插 , 就开始射击 , 精度自然不能与迫炮相比 。
【爱历史】蒋介石说: “这个武器急需, 你们抓紧造, 而且射程要比敌人的远! ”
文章图片
1930年代的步兵战斗新风潮讲究散兵群 , 战斗时要将部队尽量散开 , 拆分到无可再拆的“最小战斗单位”的步兵班 。 依照新潮军事理论 , 日军以步兵小队当成最小战斗单位 , 一个配有掷弹筒分队的步兵班可以射击的掷榴弹 , 多达140颗 。
德式教练特别重视利用地形地物 , 中国步兵都是利用地形的高手 , 从民房、小丘、坟墓、树林、高墙到弹坑 , 都会改造成坚固的火力据点 。 而每个火力据点之间 , 更要精心编成致命的侧射交叉火网 。 日军单靠步枪与轻机枪 , 无法挖出藏身在据点中的守军 , 东方士兵投掷的手榴弹 , 最远也就是30到40米 , 日本步兵一定得舍命深入步步夺命的据点群 , 才能扔出手榴弹 。
然而 , 日军以掷弹筒分队开路 , 就能轻松打破据点群 。 日军的斥堠尖兵无需以生命诱出据点位置 , 只要掷弹分队发挥威力 , 对670米之内所有可疑目标射击一通 , 就是最佳的威力搜索 。 不管是高墙山坡还是地堡掩体 , 任何可以隔绝步机枪射弹的地形地物 , 都无法阻挡掷弹筒 。 在威力搜索使守军暴露位置之后 , 小队长旗语一声令下 , 弹药充足的掷弹分队瞬间制造出最浓密的抛射弹雨 , 确实能摧毁任何据点与部队 。
中国的步兵排长 , 只有步枪、轻机枪、投掷距离约30米的木柄手榴弹 。 日本的步兵小队长凭空多出140颗能打到670米的掷榴弹 , 两军的步兵战力顿时拉开 。
1937年8月 , 第78师第467团第2营固守刘行战线的要点紫藤海村 。 血战九昼夜 , 小村庄被夷为一片焦土 , 第2营几乎全军覆没 。 然而 , 日军的飞机大炮并不是惨烈伤亡的主因 。 生还者回忆战况 , 指出真正惨烈的伤亡发生在战斗进入肉搏决战之时 。 日军杀伤效力最大的可怕武器 , 竟是貌不惊人的掷弹筒 。
【爱历史】蒋介石说: “这个武器急需, 你们抓紧造, 而且射程要比敌人的远! ”
文章图片
“敌我双方开始展开村庄争夺拉锯战 。 每日拂晓 , 敌人开始向我攻击 , 首先以集中炮火轰炸我阵地 , 接着以单炮近距离对准我轻重机枪掩体射击 , 以制压摧毁我轻重自动武器 。 继以步兵向我阵地猛扑 。 且敌人突击冲锋前 , 先以集中掷弹筒向我散兵壕阵地射击 。 因淞沪近郊多系平原 , 散兵壕均无掩盖 , 被敌掷弹筒爆炸所受之伤亡 , 几占巨大比例 。 ”
掷弹筒造成的惨烈伤亡震撼全军 。 1938年元月22日 , 蒋介石急令兵工署署长俞大维赶工研发掷弹筒:“俞署长大维兄 , 掷弹筒应用甚急 , 务希设法研究赶造 。 最好射程能比敌器更远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