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读印:陈鸿寿“南宫第一”,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妙趣横生

我们再读一方陈鸿寿的朱文印 , 就是这方“南宫第一”:
【历史故事】读印:陈鸿寿“南宫第一”,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妙趣横生
文章图片
(陈鸿寿和他的“南宫第一”)
先说什么是“南宫第一”?
这方印陈鸿寿为胡敬所刻 。 这里的“南宫” , 是礼部的雅称 , 在清代科举制度中 ,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 , 因此 , “南宫第一”是指会试第一名 。
【历史故事】读印:陈鸿寿“南宫第一”,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妙趣横生
文章图片
(清代的科举制度)
如图所示 , 在清代 , 一个人成为进士 , 就成为了国家奉养的杰出人才 , 这其实已经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 而取得会试第一 , 也就是“会元” , 实际上等于官方认可的“学问第一”(因为殿试往往取决于皇帝和掌权大臣的个人喜好) , 所以 , 获得“南宫第一”是极大的荣耀 , 很值得自豪!
胡敬(1769—1845) , 字以庄 , 号书农 ,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 清嘉庆朝翰林院编修 , 嘉道时期著名文人 , 有《崇雅堂诗钞》、《文钞》、《骈体文钞》等传世 。 嘉庆乙丑年 , 胡敬获得会试的第一名 , 第二年(丙寅) , 陈鸿寿为他刻了这方印 。
再说一下这方印的边款 。
这方印 , 边款共有四面 , 如图:
【历史故事】读印:陈鸿寿“南宫第一”,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妙趣横生
文章图片
(这方印的边款)
最右一面是陈鸿寿自刻 , 内容是
“曼生为书农太史同年作 , 丙寅六月七日 。 ”
所记的是刻印日期与印主 。
其余三面是汪曾学撰文 , 金承诰镌刻的补款 , 内容是
“外大父书农胡公 , 以骈体诗文蜚声翰苑 , 寔研究经义 , 于尚书、毛诗、尔雅、三礼皆有纂述 。 游泮水时 , 制艺中即引用周官礼记注疏 , 惜说经书早佚 , 仅以诗文集刊行 , 庚辛之变 , 公後人先後殉节 , 手泽荡然 。 曾学上燕台 , 游闽粤时为搜罗此印 , 为陈丈曼生所作 , 藏箧有年 , 去秋公从孙宪曾生子恒继为公後 , 今周啐为提戈挈印之辰 , 谨以此畀之 , 亦冀它日克绳祖武云 。 光绪辛巳八月 , 泉唐汪曾学谨志 , 并属同里金承诰镌之 。 ”
所记为汪曾学对胡敬才学、生平的感慨以及补款撰文人、镌刻人 。
最后说这方印的印面 。
这是一方普通的四字朱文印 , 看上去再普通不过 , 实际上它却是妙趣横生的一方经典印作 。
这是一方典型的浙派朱文 , 但篆法却在缪篆、小篆之间 , 既保留了小篆的流转体势(比如“第”) , 又在外形上具有相应的缪篆方正特征(比如“南”、“宫”) 。
这不是一方“均分印面”的印 , 四个字在印面空间的占用上 , 依照字形特征作了相应调整 , “南”、“宫”字形宽大 , 因此居于印面右侧 , 各占四分之一强一点的印面空间 , 两个字者越过了印面垂直中线 , “第”字相应狭长 , “一”字相应扁平 。
【历史故事】读印:陈鸿寿“南宫第一”,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妙趣横生
文章图片
(依照字形而进行的印面空间分布)
其实这是章法设计的最基本原则 , 即:依照字形及字型分布印面空间 , 遵循“自然而然”的原则 。 这其实就是后世齐白石所说的“全在不蠢” , 不要总想着刻意创造出来更多的“奇怪” , 而“奇怪”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
这方印之所以出彩——就是看着不别扭 , 有美感——源于它的最基本的章法特征 , 还是对角有呼应:
【历史故事】读印:陈鸿寿“南宫第一”,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妙趣横生
文章图片
(印面元素的对角呼应)
印面仅有的三条水平横线 , 分别是“南”字的两横 , “一”字的一横 , 分别置于印面的右上和左下 , 形成水平线的对角呼应;印面封闭圆形分别在“宫”和“第”两字 , 又分别置于印面的右下和左上 , 形成封闭圆形的对角呼应 。 这两组呼应其实是“直”与“曲”、“方”与“圆”的呼应 。
这方印的印面四字都不算复杂 , 布排在印面上很容易会显得“散” , 没有印章效果 , 这就需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这四个字“团聚” , 怎么操作呢?
“南”和“第”都有一条垂直的中线 , 形成印面上部的左右照应 , 印面下部则通过拉长“一”字的方法使之与“宫”字产生横向连接 , 从而印面四字都与异侧两字产生关联:
“南”字与“一”字对角呼应 , 与“第”字以垂直中线呼应;“宫”字与“第”字有封闭的圆形呼应 , 与“一”字有明确的搭接;“第”字与“宫”有封闭的圆形呼应 , 与“南”字有中线呼应;“一”字与“南”字有水平线呼应;与“宫”字有明确的搭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