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小说家》:也许不值八分,也许不止八分

从预告片一瞥,以为是一个小说中人物跳出来要杀作者的故事,而主要冲突应当集中在小说家和小说人物之上。而实际故事中,主角却是一个“不相干”的人,因为“寻女”的执念被迫执行杀人的任务,这种反差便是第一种惊喜。各个演员演技在线,从未挺直过后背伸展脖子的父亲,灵动俏皮的女儿,着魔的乡土文青风格的小说家,还有个疯癫的CEO。即使有的人不出彩,也足够让观众不出戏。
《刺杀小说家》:也许不值八分,也许不止八分
文章插图
第二种惊喜来自故事中藏着的内核,没看过别的影评解读,单说我的理解,是当今信息时代下或是任何时代被信息操纵的个体和选择。现实中,李沫的阿拉丁科技收集大量的用户信息,得以挑中关宁,以无法拒绝的条件驱使他,而看似操控他的屠灵,也只是另一重被信息操纵的人而已。
《刺杀小说家》:也许不值八分,也许不止八分
文章插图
这与电影之外的世界不相像吗?我们被各类app推荐着餐厅、新闻、观点和一切的消费品,被潜移默化地信息流影响,与关宁屠灵别无二致。而小说中,赤发鬼同样也操纵着信息,鼓动城中人互相残杀,和电影之外的世界也简直一模一样。
在微博、豆瓣、知乎乃至每一个能够发表观点的平台上,总有人被鼓动着演绎剧烈的冲突,或者是因为饭圈idol,或者是知识与“民意”的对立,或是基于男女性别立场的贬损与攻击,甚至只要有不同的观点,总有人杀得你死我活,消耗着过剩的精力,无暇去思考对错或感受美好。这些隐喻贯穿其中,让一个小人物的良知与挣扎显得更沉重,也更真实。
《刺杀小说家》:也许不值八分,也许不止八分
文章插图
美术与场景的设计,流畅的镜头语言则是第三重惊喜。有些人说赤发鬼云中城这些有着浓浓的奇幻风,带着贬义色彩。确实是奇幻风,但完成度很高,场景很美,特效很好,也是不争的事实。云中城的荒凉与残破,暗藏的过往美好,也具都表现得很出彩。
中国奇幻势必要探求一条属于自己的视觉表现之路,《刺杀小说家》在这一方面至少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特效角度甚至不输《正义联盟》之流,审美上也更合我的喜好,反倒是西方奇幻有时强行堆砌的厚重感让人颇为不适,尤其如果人物单薄且故事简单时,这份厚重感反而显得造作。
《刺杀小说家》:也许不值八分,也许不止八分】几次小说与现实场景的转换做得很有味道,配上魔都的高楼大厦,和重庆的破旧山城,既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感也莫名的接地气。与小说世界融合得毫不突兀,相得益彰。
从发现路空文的父亲与李沫是合作伙伴开始,这部电影开始让我失望。在观影时我不断猜测后续的剧情,不断设想如果我是创作者该如何收尾。为了脱罪撇清嫌疑而设下的阴谋,这种纯二元对立的真相有些单薄,而且没有解释其中很多内容,比如关宁的梦和李沫的病。
结果这样CEO也不疯癫了,只是一个精明算计的杀人者,而杀人的动机也显得模糊。路空文本是一个以一己之力影响着万千读者,去对抗集体的数据与信息,甚至无意中操纵别人命运这样一个魔幻般的人,披上了这么一层关系,也就跌回了一个凡人。并不是我们期望的那个能够撕裂层层信息之海的一个例外。
假如,李沫确实有病,而且查不出病因,而他从海量的数据中,从几十亿人中发现了路空文这么一个毫不相干的巧合,而最后改写了小说的结局却仍逃不过病魔的话,我觉得会更有意思。利用数据与信息操弄他人之人,亦被数据与信息本身操弄。这个结尾的“圆”也行能画得更完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