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指挥经验,一出道就是战争奇才,其不世计策也远超隆中对!

众所周知,《孙子兵法·谋攻篇》有句经典名言:“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就是百战百胜固然尚好,但并不算是好中之好;只有不经过双方战争而使敌军屈服的,才是称得上好中之好。自古以来,不战而胜都是军事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历代文臣名将无不向往臻入此境。然而,对于兵家的这一理想追求,能将其付诸实践可谓少之又少,就连兵圣孙武本人也没能达到!但俗话说凡事都有例外,对于这超高的军事指挥境界,却被一位无需任何指挥经验,出道就是战争天才的名将实现了。而这位天才将领就是被后世奉为“兵仙、神帅”的淮阴侯韩信,韩信不战而屈全燕,是第一个把这种理想追求变为现实的名将。作为在秦末汉初风云时期最耀眼的杰出奖领,韩信曾指挥过陈仓之战、安邑之战、潍水之战和垓下之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最终在刘邦夺得天下后煮酒论英雄时给出了“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的超高评价。所以后世对韩信卓越的统兵智谋一致推崇,赞许不断。但除了杰出军事天赋外,韩信还曾为汉王刘邦提出不世奇策,分析天下大势,其意义远超隆中对!
没有任何指挥经验,一出道就是战争奇才,其不世计策也远超隆中对!
文章插图
大家都知道,名将韩信的出身并不高,年少时父母便双亡,常常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由于韩信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早年他也未被推举为朝廷官吏,又没有经商谋生之道,韩信只能依靠别人糊口度日。为此《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吃饭都成了大问题的韩信,可以说落魄的如乞丐,经常向人乞食,甚至还一度遭受到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贫困之中的韩信,只能在一条河边以钓鱼勉强维持生活。结果碰到一群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其中一位老妇人注意到韩信时常衣食无着,出于怜悯之心,就将自己的食物分出一部分给韩信充饥,连续数十日天天如此。对于名将韩信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史家称其“寄食漂母”。为了感激漂母,韩信特地许下承诺日后必定会重重报答今日之恩情。但未曾料到,听后的漂母却非常生气说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没有任何指挥经验,一出道就是战争奇才,其不世计策也远超隆中对!
文章插图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或许是漂母的一番话让韩信羞愧不已,激励起他的志向,在秦末天下大乱之际韩信待时而动,仗剑投效项梁麾下准备大显身手。但在反秦的过程中,武信君项梁却因轻敌秦将章邯折戟定陶被杀。无奈之下,没有重大功绩的韩信只能归附于西楚霸王项羽的帐下,成为项王帐下的执戟郎中。为建立功业,在跟随项羽的时候,韩信曾多次向项羽提出破敌之策,但因霸王项羽自负,均没采纳重视。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韩信也一样,拥有雄才伟略,自然希望投靠明主一展拳脚。听闻汉王刘邦礼贤下士、爱贤惜才,于是他弃楚投汉。刚开始的时候,汉王刘邦并没觉得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随便封了个小官,拜以为治粟都尉。当时刘邦正遭受项羽排挤,被封为汉中王,军中一时出现了逃亡之风。韩信见状多次主动求见刘邦,建议尽早决策东征,以稳定军心、争夺天下。然而谁知刘邦对于韩信的进言置若罔闻,韩信认定在汉军也不受重用,想一走了之,踏上归途。幸运的是,萧何这个“伯乐”能看出韩信这匹“千里马”才华,于是就有了后来流传千古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没有任何指挥经验,一出道就是战争奇才,其不世计策也远超隆中对!
文章插图
士兵背井离乡,忍受不住异乡的艰辛和孤寂离开本是常事,而看着士兵的逃离刘邦也无计可施,只得听之任之。大浪淘沙本是筛选精英,但如果逃离的是良臣猛将,那对求贤若渴的刘邦来说,恐怕犹如被割了心头肉一样难受。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原来丞相萧何在策马追赶韩信时,来不及向刘邦作出解释,对这位不可多得统帅之才,岂能如此消失!追上韩信后,萧何经过苦苦相劝,韩信才勉强同意跟随萧何重返汉营,观察汉王刘邦是否有重用自己的诚意,再作打算。时隔两日,萧何返回汉营,刘邦且喜且怒一番责备:“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面对汉王刘邦的质疑,萧何答道:“诸将易得,至如韩信,称得上国士无双。大王如果想得天下,非韩信的计策不可。”说来汉王刘邦也是个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的英主,经过丞相萧何一番举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为表示诚意,刘邦还选择良日,行斋戒之礼,筑设坛场,行任命大将的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