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课堂@麻隧之战:晋国的外交陷阱和秦楚的战略颟顸( 二 )


狄国听说后先发制人 , 趁着当时晋国和楚国忙于“西门之盟”的头等大事 , 先行攻打晋国 。
但与被“忽悠”上车的狄国蛮夷不同 , 楚国当时正和晋国结盟 , 若是就此翻脸乃至开战 , 这个弯无疑转的极大 , 对国际国内舆论都无法交代 , 所以楚国不仅拒绝了秦国联合攻晋的请求 , 反而将这一消息提前透露给了晋国 。
也就是说 , 秦国这次是被楚国“卖”了 , 秦楚联盟事实上已经走向分裂 , 而且短期内趋势注定不可避免 。
至此 , 晋国终于通过多年来的外交手段成功拆散了秦楚联盟 , 接下来 , 晋国迅速露出獠牙 , 趁着秦楚不睦之际 , 抓住战机 , 全力出击 , 各个击破 。
公元前579年夏天 , 从楚国方面获得消息的晋国立刻做出准备 , 趁着狄国军队“不设备” , 于当年夏天在“交刚”之地大败狄军 。 “据说”狄人战后主动交代 , 是秦国怂恿他们进攻的晋国 , 这下晋国自然拿到了秦桓公违约的切实证据 。
晋国迅速在国内和国际上作出全面战争准备和动员 , 仅仅几个月后 , 公元前578年夏4月 , 晋国派遣吕相出使秦国 , 以洋洋洒洒的《绝秦书》昭示秦国和天下 , 将秦穆公以来秦晋两国矛盾的罪责都按到了秦国头上 , 义正辞严地向秦国宣战 。
紧接着 , 晋厉公率领晋、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共“九国联军”西进攻入秦国 。 当年5月4日 , 双方在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展开战略决战 。 一来兵力相差悬殊(据说联军12万对秦军6万) , 二来舆论法理都处于弱势 , 倾国出战的秦军遭遇重大惨败 。
史学课堂@麻隧之战:晋国的外交陷阱和秦楚的战略颟顸
文章图片
而自始至终 , 楚国对此都袖手旁观 , 没有给与秦国任何援手 , 个中原因 , 恐怕不难想象 。
但让楚国想不到的是 , 麻隧之战仅仅3年后 , 晋楚之间最后一次战略决战——鄢陵之战也即上演 , 那时候 , 楚国才发现 , 自己早已成了孤家寡人 , 甚至连秦国这个历史盟友都已经没有了 。
而晋国不仅号令中原 , 也是崤之战后50年来 , 第一次在对抗楚国中没有了侧翼秦国的军事压力 , 终于可以集中全力与楚国彻底一决高下!
笔者妄言 , 过往的认知 , 极少把“鞍之战”、“联吴制楚”、“令狐之盟”、“西门之盟”和之后的麻隧之战、鄢陵之战两次重大战役做出上述“外交陷阱”类的内在联系和解释 , 这并不是故作高明 , 而是隐藏在纷繁芜杂的历史表象下的真相 。 不能不承认 , 这是晋国一项极富远见且长期的外交战略规划 , 是晋国争霸策略真正成熟的体现 , 也是晋国为什么能够在二十年内连续重创齐国、狄国、秦国和楚国等当世四个头号强国的根本原因 。
尤其是 , 这一整体战略的制定者晋景公于公元前581年逝世 , 然而他的儿子晋厉公继位后 , 依然全盘继承和继续实施 , 这才终于取得最后的辉煌成果 。
而秦楚两国并没有真正看透晋国真正的战略目的 , 被其表面的外交示好所迷惑 , 最终落入晋国所设的陷阱 , 一步步陷入总体战略被动 。 然而客观说 , 其中楚国多数是迫不得已 , 毕竟它面临着吴国等多线战争的巨大压力;而秦国和秦桓公 , 则纯属是战略颟顸了 , 由此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最大 。
因为麻隧之战 , 秦军应该是惨遭重创 , 其多年积累的主力军队毁于一旦 , 自此以后 , 秦国基本失去了东进能力 , “数世不振” 。
当然 , 晋国恐怕也不会想到 , 他们表面推进的“国际和平”之举 , 居然歪打正着 , 深刻影响了后续的历史进程 。 三十年后 , 又一个宋国人走向历史前台 , 主导了当时国际间的“饵兵”大会 , 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真正和平 。
史学课堂@麻隧之战:晋国的外交陷阱和秦楚的战略颟顸
文章图片
【史学课堂@麻隧之战:晋国的外交陷阱和秦楚的战略颟顸】由此可见 , 历史本就是如此复杂而多维 , 同样的“饵兵”之举 , 既是和平动作 , 也可能是外交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