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晓普照#失去国籍的他们该何去何从?祖国做法暖人心,大量美籍华人被遣返
在我国历史上有三次“赴美潮” , 当时有大量的国人前往美国 , 或淘金、或讨生 , 又或者求学等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 。 最终 , 有一部分国人选择拿到了绿卡 。 但近年来美国却开始频繁重新审核绿卡身份 , 并且遣返了很多“外国人”将他们赶回自己的国家 。 其中就包括不少原本的美籍华人 , 在被取消绿卡后变成了无国籍人士 。 对于这些人 , 他们失去美国绿卡后 , 就成了无国籍者 , 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在这关键时刻 , 我们国家的选择是收容 , 并且允许他们通过正常渠道和手续申请恢复中国籍 。 但对此 , 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 , 认为国家不该接纳这些“背叛者” , 甚至认为不该允许这些人入境 。 那么国家为何重新接纳他们?其实很多人都没有看明白其中的缘由 。
文章图片
很多人或许听说过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 , 而这项签署于1882年5月6日的法案 , 针对的是大量华人劳工 。 当时 , 不少美国工人联合起来大罢工 , 抗议资本家剥削 。 但是当时的华人劳工只想好好干活、好好赚钱 , 不想参与什么大罢工 。 于是美国工会开始有意排挤华人劳工 , 可按理说资本家应该喜欢这样听话的劳工 , 为何最后连资本家也支持通过这项《排华法案》 , 想要把听话的华人劳工赶走?原因很简单 , 因为当时的美国上流社会希望华人能融入美国这个社会 , 成为这里的一份子 。 在这里落地生根、买房子、结婚、消费 , 而不是把赚到的钱大量的寄回家 , 始终不肯就此落地生根 。 所以当时的美国上流社会认为华人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 觉得无论美国给予华人再多 , 他们始终都没把自己当作美国人看待 。 最终 , 华人不仅受到美国工会的排挤 , 同样不受资本家和上流社会的待见 , 最终也促成了这项针对华人歧视法案的通过 。
文章图片
在中国文化里 , “落地生根”始终深耕于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 。 也许 , 为了工作、为了科研又或者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 一些国人放弃了中国籍选择加入美国籍 。 但如果对方始终没有做过危害国家的事情 , 我们真的有必要那么苛责对方吗?也许很多国人也知道 , 当疫情在我国肆虐的时候 , 全球华人在世界各地对防疫物资进行扫货支援祖国 。 可当时因为很多国家断掉了航班 , 于是这些华人自发组建一个松散的网络 , 通过接力的方式将一批批物资绕着地球、想方设法地运回祖国 。 要知道 , 他们当中有很多就是网友们唾弃的外籍华人 。
文章图片
【#木晓普照#失去国籍的他们该何去何从?祖国做法暖人心,大量美籍华人被遣返】确实 , 其中很多人并没有直接购买这些物资 , 但他们却选择募捐的形式筹集资金 , 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做一些事 。 而且中华民族和犹太人很像 , 那就是愿意与全世界做生意 , 愿意将生意做到全世界 。 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脚步踏足世界各地 , 有时为了一些政策会选择放弃国籍 , 但是他们却从没有做过任何伤害国家的事情 , 甚至把赚到的钱汇给在国内生活的家人 , 将钱拿来回国投资、建厂、解决就业 。 又或是搭建起一条条对外贸易线 , 让中国产品运出国门 。 确实他们赚到了钱 , 但也帮助国家解决了就业、增加了税收和外汇 。 他们在做的事情 , 对得起他们身体里流淌的中国人的血 。
文章图片
或许不能排除部分国人不当的做法和言论 , 但我们是否真的有必要因为少部分人去为难大部分曾经的国人吗?就像是富人有必要一定要嘲笑鄙夷穷人、拥有中国籍的国人就一定要看不起、嘲讽那些在国外没混出名堂、无奈回国又失去国籍的国人吗?国家要崛起 , 要用世界的胸怀接纳世界各国的人才、企业来华投资、发展 。 如果一个连曾经的国人都无法容纳的祖国 , 这份狭隘真的有利于中国的崛起吗?或许我们应该更区别对待 , 就是那些真正损害国家利益、声誉的人 , 我们应该拒绝他们 。 但对于大部分有着合理原因 , 但却始终心念祖国 , 并没有做出伤害祖国事情的国民 , 应该接纳、欢迎 , 因为骨子里都是中国人 。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谈谈你的观点、看法 。
- 前沿国际防务观察马六甲海峡失去咽喉作用,白宫承认对其影响重大,汉班托塔港顺利完工
- 木晓普照华为委屈不会白受,美国一系列企业将被反制裁,这一天终于来了!
- 驱动中国东施效颦 少年丰巢的“烦恼”,失去“童真”
- 数码笔笔侠华为失去的,小米都要夺回来!小米欧洲迎来井喷,苹果三星双下滑
- 寒武纪失去华为,寒武纪如何撑起280亿高估值?
- 加拿大必读说自己五年内让人类语言失去意义,马斯克这次可能不算狂
- 上游新闻马焰:有信心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渝股看台|梅安森拟向23人实施股票激励计划
- 『阳光普照』湖南今明两天阳光普照气温升 10日强降雨来袭
- 阅文阅文“合同事件”持续发酵,断更失去的仅仅只是一天的文章吗?
- 丢掉700亿大单,失去中国市场后,曾经“手机之王”,如何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