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失去华为,寒武纪如何撑起280亿高估值?


文 | 陶辉东
来源 | 投中网
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申请科创板上市 , 2020年5月7日晚完成了第一轮问询 。 上交所发问犀利 , 关注的重点是这家估值280亿的独角兽 , 几项主要业务是否是“可持续”的 。
招股书显示 , 寒武纪2019年收入4.4亿元 , 80%来自两个政府IDC项目 。 而在2018年为寒武纪贡献了99.7%收入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业务 , 因为失去主要客户华为 , 收入一落千丈 , 仅占2019年收入的15% 。
寒武纪的身后集结了近30家投资机构 , 它不仅是中国过去几年涌现的数十家AI芯片创业公司中最估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 也是第一家申请上市的公司 。 因此寒武纪的上市 , 称得上是对过去几年中国AI芯片创业热的一次总结 , 有市场风向标的意义 , 是骡子是马 , 该拉出来遛遛了 。
寒武纪失去华为,寒武纪如何撑起280亿高估值?
本文插图
坏消息:华为从客户变成对手
寒武纪的这一轮问询 , 大部分内容是在回答“被华为抛弃之后怎么办”的问题 。
寒武纪最初的声名鹊起是因为华为 。 2017年9月 ,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 , 其中集成了来自寒武纪的AI模块寒武纪1A 。 与华为的合作打开了寒武纪的想象空间 。 作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品牌之一 , 华为不仅保障了寒武纪的产品销售和收入 , 也让寒武纪获得了一个高起点 。
招股书显示 , 2017年、2018年 , 寒武纪的收入全部来自IP授权 , 而华为分别贡献了其中的98%、97% 。
但在2019年 , IP授权收入断崖式下滑 , 寒武纪的主要收入来源变成了智能计算系统集成 。 并且 , 寒武纪本次科创板上市的募投项目中 , 也并无任何关于IP研发的内容 。 因此上交所在问询中要求寒武纪说明:“该部分业务的未来经营计划及可持续性 , 是否存在逐步放弃该部分业务的趋势 。 ”
其实答案众所周知 , 华为在与寒武纪短暂合作后 , 很快就抛弃了后者 , 转而自研AI芯片模块 。 2018年10月华为向外公布了其“达芬奇计划” , 一口气发布两款AI芯片昇腾910和昇腾310 。 2019年华为推出的新款手机芯片麒麟990、麒麟810全面采用了华为自研AI模块 , 结束了与寒武纪的合作 。
在给上交所的回复中 , 寒武纪表示 , 目前华为的支付的费用仅基于原有合同 , 双方未达成新的合作 。 因此2020年华为方面支付的授权费还将下滑 , 并且华为未来继续采购寒武纪IP的可能性较小 。
对于华为与寒武纪的分手 , 有多个版本的传言 。 传言一是华为要求跟寒武纪签独家授权 , 但被坚持要做中立芯片供应商的寒武纪拒绝 , 华为不能容忍关键部件失去控制 , 因此选择自研 。 传言二是寒武纪的AI模块使用效果让华为不满意 , 因此华为认为“买不如做” , 转而选择自研 。 传言三是 , 华为最初选择与寒武纪合作本就是权宜之计 , 自研是华为一贯的方针 。
上交所也要求寒武纪说明:“公司A(即华为)未继续采购发行人产品的原因 , 是否因产品无法达到客户要求 。 ”
寒武纪对此表示否认 , 称寒武纪的产品与华为自研的产品在性能上并无显著差距 , 华为选择的自研的原因是 , 华为逐步意识到智能处理器相关技术的重要性 , 因此选择对于该等产品和技术进行自主研发 。
一位曾供职于华为海思的投资人向投中网表示 , 对华为来说开发一个AI模块并不困难 , 加上又是下一代手机芯片的重要部分 , 选择自研是自然的事情 。
对寒武纪来说 , 最麻烦之处还不单单是失去了华为这个大客户 。 目前华为海思也拥有包括终端智能芯片、云端智能芯片、边缘端智能芯片的完整产品线 , 而这些恰恰就是寒武纪的产品线 。
业内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华为学谁 , 谁死;谁学华为 , 谁死 。 华为从客户变成了竞争对手 , 对任何半导体领域的创业公司而言都是巨大的危机 。 实际上 , 在一些AI芯片的细分市场上(例如安防) , 华为海思已经建立优势 , 寒武纪这样的创业公司要想生存 , 必须从华为手上抢夺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