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赵盾为何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才”?

赵盾 , 谥为宣孟 , 春秋时期晋国人 。 其父赵衰 , 曾随公子重耳去国在外二十年 , 及重耳即晋文公登位后 , 又辅佐晋文公成为春秋时的一代霸主 。
晋献公晚年 , 骊姬祸乱晋国 , 太子申生被逼自杀 , 公子重耳和夷吾被迫逃亡 。 年轻的赵衰不得不追随着公子重耳 , 此后一生都伴随重耳 , 为其出生入死 。
重耳一行流亡翟国避难时 , 翟国将攻打戎族时俘虏貌美的季隗、叔隗两姐妹送给重耳 。 重耳将叔隗送给赵衰为妻 。 叔隗为赵衰生下一子 , 他就是威震天下 , 影响晋国命运的一代权臣——赵盾 。
【爱历史】赵盾为何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才”?
文章图片
重耳在翟国生活十二年 , 幼年赵盾也在父亲赵衰和姨父重耳的熏陶下成长的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赵盾既博闻强识 , 又温和知礼 。 由于晋惠公迫害 , 重耳和赵衰被迫把家小留在翟国 , 继续逃亡 。 赵盾也被迫与父亲分开 。
后来 , 在秦穆公协助下 , 重耳回到晋国 , 杀了晋怀公继位 , 即晋文公 。 复国后 , 晋文公封赵衰为大夫 , 并把自己的女儿孟姬下嫁给他 , 生三子 , 即赵同、赵括、赵婴齐 。 孟姬本姓姬 , 嫁给赵氏 , 因此史称赵姬 。 赵姬贤德 , 得知翟国还有赵衰的后人 , 就把赵盾母子接回晋国 , 还把叔隗立为正室 , 自己甘当小妾 。 后来 , 赵姬以赵盾贤能 , 且为嫡长子 , 力主让他继承赵氏宗族 。
赵衰备受晋文公、晋襄公信任和重用 。 赵衰去世后 , 赵盾继承父亲执政大夫一职 , 后又兼中军元帅 , 集于军权政权一身 , 成为晋国朝堂上国君晋襄公一人之下 , 万人之上的正卿 。
赵盾执政后 , 制定众多法令章程 , 恢复贵贱之制 , 重新设立已废除的官职;明确刑事法规 , 清理诉讼 , 追捕逃亡案犯;建立契约 , 清理政事积弊 , 任用怀才不遇贤臣 , 并得到襄公的允许 。 此后二十多年里 , 赵盾的这一方案一直在不断地修订 。
赵盾担任正卿不久 , 晋襄公病逝 。 太子夷皋继位 , 即晋灵公 。 晋灵公年幼 , 身为执政大臣的赵盾 , 摄政晋国 , 逐渐稳固了晋襄公薨逝以来的混乱局面 , 开始独揽晋国长达20年的专权 。
公元前621年 , 郑国扈地 。
【爱历史】赵盾为何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才”?
文章图片
赵盾全权代表晋灵公 , 参加与齐国、宋国、鲁国、卫国、陈国、郑国、曹国、许国的结盟会议 。 在会盟中 , 赵盾介绍晋国新君 , 行使的是完全仅有霸主才能够拥有的权威 。 赵盾首次以卿大夫的身份在诸侯中亮相 , 开启臣子主盟诸侯的先河 。 自此 , 臣子坐大 , 诸侯卑微 , 逐渐成为春秋时代潮流 。
实际上 , 赵盾执政期间一共主持五次重要诸侯盟会 , 即:鲁文公七年(前620年)的扈之盟、鲁文公八年(前619年)冬的衡雍之盟、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的新城之盟、鲁文公十五年(前612年)和十七年(前610年)的两次扈之盟等 。 其中前三次史书都书写“晋大夫”或“赵盾”为其主盟 , 后两次盟会则未注明赵盾而书之“晋侯” , 即把晋灵公当为主盟者看待 , 但是史家一致认定其实主事者仍然赵盾 。
为此 , 清代学者万斯大在《皇清经解》中分析道:“此年(鲁文公十五年)扈之盟 , 晋灵亲会 , 将伐齐讨乱 。 然稚年未谙国事 , 实亦赵盾主谋 。 ……十七年会扈亦然 。 ”
可见 , 对于春秋诸国而言 , 赵盾才是实际上的春秋霸主 , 以卿大夫的身份主盟诸侯 。
在赵盾执政时期 , 诸卿争权情况屡见不鲜 , 而赵盾的最终胜出是以不断的党同伐异为代价的 , 他在朝堂之上清除异己 , 致使整个晋国政出一门 。
公元前618年 , 不甘心的老臣们相互勾结 , 派刺客刺杀赵盾的心腹 , 掌握着中军大权的先克 。 赵盾下令彻查 , 结果涉案的老臣全被抓起来 , 被赵盾就地正法 。 经过这次事件 , 赵盾彻底铲除了自己的政敌 , 按照自己的意志重新组建晋国朝政的核心——三军六卿 , 将自己的亲信均拉入六卿行列 。
晋国“独霸”中原 , 让一直想进军中原的楚国十分不满 。 一心称霸的楚穆王 , 费尽心思要北伐与晋军一战 , 报当年城濮之战的仇 。 但晋襄公时晋国国富民强 , 楚国难以匹敌 。 晋襄公去世后 , 晋国动荡 , 最后赵盾执政稳定局势 。
如今赵盾忙于处理国内内乱 , 重组政治核心 。 楚穆王趁机攻击晋国附属国郑国 , 郑穆公积极抵抗 , 同时立即遣使求救于晋国 , 但此时赵盾无暇顾及郑国 。 郑国败 , 被迫与楚国结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