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97岁杨振宁的最后一战: 宁可背负骂名, 也要阻止中国研发千亿项目

杨振宁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可谓不熟悉 , 不管是在物理研究上 , 还是个人生活中 , 他都属于人们关注的焦点 。 或许很多人关注他的是 , 他与妻子翁帆年纪相差较大的婚姻 , 但如今他们都携手走过了十几年的人生 , 可见是真爱 。 而关于物理研究 , 其实他也是颇有争议的 , 有人认为他学问高、脾气好 , 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片旗帜 。 但也有不少人对他是负面评价 , 质疑其爱国之心 。
【历史故事】97岁杨振宁的最后一战: 宁可背负骂名, 也要阻止中国研发千亿项目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97岁杨振宁的最后一战: 宁可背负骂名, 也要阻止中国研发千亿项目】就像他97岁那年干的事 , 不少人怀疑他的意图 , 对此进行谩骂 , 但其实真的就是人们想的那样?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10月1日 , 他是在安徽合肥长大的 , 四岁的时候 , 他开始跟着母亲学字 。 学了一年多 , 多多少少学会三千多个字 , 日常看书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 不过1928年 , 杨振宁的父亲从美国回来 , 也是这一年 , 他跟着父亲去了厦门就读大学 。 其实他的大半人生都是在中国度过的 , 1945年之后才前往海外 。
【历史故事】97岁杨振宁的最后一战: 宁可背负骂名, 也要阻止中国研发千亿项目
文章图片
这么多年下来 , 人们质疑的无非是国籍 , 但他在拿到诺贝尔奖时 , 也确实是第一位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 而且就国籍来说 , 他在2017年便恢复了中国的国籍 。 就算在美国的那些年 , 他一直在为祖国的科学发展做努力 , 许多的美籍华人在他的带动下回国探访 。 当时不过是七十年代初 , 他自己何尝不是担了风险的 。
国籍是美国的 , 可他的心里始终只有自己的祖国 , 少年班创立之后 , 身在美国的杨振宁给少年班提出了许多的意见 。 比如说计算机软件专业 , 为此 , 还提议设立了许多的青少年奖项 。 为的是促进人才的诞生 , 为国家发明更多有经济效益的新产品 。 1986年后 , 他便开始在南开大学建立了理论物理研究所 , 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 。
【历史故事】97岁杨振宁的最后一战: 宁可背负骂名, 也要阻止中国研发千亿项目
文章图片
有什么活动 , 杨振宁总是最先募款 , 并且亲自指导方向与会议 。 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 , 便是杨振宁在1994年与首位华人菲尔兹得主丘成桐创立 , 2003年后 , 他便回中国定居 。 早在他回来之前 , 清华大学便盖好了三幢大师邸 , 其中一个便是给杨振宁的 。 外界的骂声他并不在意 , 在清华的工资 , 杨振宁一分没收 , 全部用来为清华引进人才 。
除此之外 , 让他颇受质疑的还有对撞机的争议 , 97岁的他声誉极高 , 但他极力阻止我国修建cepc 。 这一举动极有可能让他背负一世的骂名 , 但他依然坚持了自己观点 。 首先说说cepc , 这个计划在2012年便被提出 , cepc指的是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 。 这是如今物理学最前沿量子力学领域最重要的实验设备 , 我国计划修建的是全世界最长隧道的cepc 。
【历史故事】97岁杨振宁的最后一战: 宁可背负骂名, 也要阻止中国研发千亿项目
文章图片
如果建成 , 它能制造出能量巨大的高能粒子对撞场景 , 对研究量子力学有着很大的作用 。 建成带来的好处太多 , 物理方面的进步不用说 , 还能进一步引进人才 。 但这里的前提是如果建成 , 这样一个世界级别的 , 自然不可能轻松建成 。 杨振宁反对的主要原因便是它就像是一个无底洞 , 当年美国的ssc造价太高 , 导致半途而废 。 整整浪费了30亿的美元 , 而成功的欧洲强子对撞机花费了100亿美元 。
【历史故事】97岁杨振宁的最后一战: 宁可背负骂名, 也要阻止中国研发千亿项目
文章图片
按照计划来看 , 在计划中是投入1000亿人民币的 , 但杨振宁表示 , 这个大加速器的价格不可能会低于200亿美元 。 简单来说就是 , 想要完全建成 , 现今并不知道投入多少钱能建成 。 一个搞不好还会全部报废 , 损耗的人力不说 , 光是资金就是巨大的 。 如果想要建成 , 可能还得牺牲其他的研究 , 因为就这个价格来说还没算维修之类杂七杂八的费用 。
那些被牺牲的科学研究前景未必比cepc差 , 到头来会不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再有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 , 有很多问题比cepc更重要 , 更现实 , 还不如先去解决那些问题更加的妥当 。 这些便是杨振宁即使背负骂名也要坚持反对的原因 , 有反对的就有支持的 , 中科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院长王贻芳便站了出来反驳杨振宁 。 早期便是他领导研究对撞机的设计、建造以及前期 , 他反驳的也未必没有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