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有人说出师表是忠臣的忠言,有人说出师表是老子训儿子,你认为呢

刘备所建立的政权虽然俗称为蜀汉 , 实际上建立的国号是"汉" , 与刘邦的"汉"和刘秀的"汉"是一样的 , 刘备时代就确定下来的国策就是十六个字:北伐中原 , 统一天下 , 还于旧都 , 兴复汉室 。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准备北伐前写给皇帝刘禅的一封政府公文 , 这个时候的刘禅已经20岁了 , 刚到弱冠之年 , 已经算是一个成年人了 , 但是作为辅政大臣的诸葛亮没有还政于刘禅 , 反正是大权独揽 , 继续掌控蜀汉军政大权 。
出师表
诸葛亮
因此有人说诸葛亮是权臣 , 明明掌握大权 , 还不肯还政于皇帝 , 皇帝都已经是成年人 , 可以亲政了 , 为什么不还政于刘禅呢?所以有人说诸葛亮不仅不还政给刘禅 , 反而写《出师表》恐吓刘禅 , 一副老子训儿子的口气 , 这就是典型的权臣与皇帝的故事 。
那么 , 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爱历史】有人说出师表是忠臣的忠言,有人说出师表是老子训儿子,你认为呢
文章图片
那我们反过来设想一下 , 如果诸葛亮还政于刘禅 , 会发生什么?
如果诸葛亮还政于刘禅 , 那么军国大事的决定权就在刘禅手中 , 仍然由诸葛亮负责北伐 , 在前线打仗的诸葛亮为了一个决定 , 经常要派人向刘禅请示 , 作为皇帝的刘禅能不能处理或对这些复杂的军国大事作出决策呢?
很明显 , 刘禅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 从后世刘禅执政的水平来看 , 他适合当甩手掌柜 , 一是他没有能力处理这些事 , 也就是处理不好 , 二是他不愿意处理这些繁杂的政事 , 也就是主观上不想处理 , 而是想着安安静静的皇帝 。
【爱历史】有人说出师表是忠臣的忠言,有人说出师表是老子训儿子,你认为呢
文章图片
刘备白帝城托孤
如果刘禅像孙策、孙权、曹睿这样的幼主有能力的话 , 诸葛亮把政事还于刘禅 , 这没有问题 , 但是如果刘禅没有能力 , 诸葛亮还把政事还于刘禅 , 那岂不是天下大乱 , 当时是乱世啊 , 国家没有统一 , 乱世之中不能用幼主 , 这是不成文的规定 , 如果是和平时期 , 天下一统 , 无论刘禅有没有能力 , 都可以还政 , 但是乱世就不行了 。
再说了 , 刘备去世前 , 曾下诏给刘禅说:你跟诸葛亮丞相共事 , 一定要把丞相当成你的父亲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刘备等于给刘禅找了个相父 , 一日为父 , 终身为父 , 这是诸葛亮与刘禅相处时的另一层特殊关系 , 也是诸葛亮执政的法理之一 。
诸葛亮与刘禅
刘备都承认诸葛亮与刘禅的这层关系 , 那么刘禅本人是否承认呢?
【爱历史】有人说出师表是忠臣的忠言,有人说出师表是老子训儿子,你认为呢
文章图片
刘禅是这么对待诸葛亮:所有的政事交给丞相诸葛亮来处理 , 寡人只负责祭祀 , 这就是刘禅当甩手掌柜的证据 , 即使诸葛亮去世 , 刘禅仍然没有大权独揽 , 因为他并不喜欢揽权 。
明白这一系列的关系 , 再来看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比较明朗了 , 《出师表》由不同的人来读 , 领悟出来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 忠臣来读 , 能感受到诸葛亮那股情真意切的报国之心 , 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 恨铁不成钢地希望刘禅做一个"亲贤人远小人"的明君 。
有的人读《出师表》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领悟 , 感觉诸葛亮通篇在说:先帝如何如何!陛下如何如何!然后又说我诸葛亮如何如何为国家鞠躬尽瘁!比如说这句:
【爱历史】有人说出师表是忠臣的忠言,有人说出师表是老子训儿子,你认为呢
文章图片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诸葛亮说自己出山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 , 于是非常感激 , 从而立志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 有人会说 , 这是诸葛亮倚老卖老 , 拿先帝刘备来压刘禅 , 一般来说 , 一个英明的皇帝如果很重权术的话 , 读到这里会不高兴的 , 毕竟新皇帝不愿意活在老皇帝的阴影之下 , 但又无可奈何 。
比如《出师表》中的这句话:
诚宜开张圣听 , 以光先帝遗德 , 恢弘志士之气 , 不宜妄自菲薄 , 引喻失义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有人认为诸葛亮这是在教训刘禅 , 拿刘备来压刘禅 , 教导刘禅要扩大圣明的听闻 , 发扬光大先帝刘备遗留下来的美德 , 要有远大志向的志气 , 不应当看轻自己 , 不应当说不恰当的话 , 不应当堵塞人们忠心规劝的言路 。
大臣可以告诫皇帝应该做什么 , 不应该做什么吗?
【爱历史】有人说出师表是忠臣的忠言,有人说出师表是老子训儿子,你认为呢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