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NASA经典营救行动:三名宇航员徒手抓住4吨重卫星,生死只有20秒


核心提示:从任务设计上看 , 宇航员需要用徒手抓住卫星 , 辅助机械臂控制住卫星 。 这个操作非常危险 , 因为卫星外表都是特殊材料制造而成的 , 甚至具有一定对抗微陨石的硬度 。 在宇航员用手抓住卫星的同时 , 可能存在 宇航服 手指处被划破的风险 。 一旦被划破 , 那么宇航员就面临生命危险了 。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1101期 随着NASA启动商业乘员计划 , 美国本土重新获得了载人航天发射的能力 , 但这一次已经不是航天飞机 , 而是载人飞船 。 载人飞船与航天飞机相比 , 最大的问题在于执行任务的范围大大缩小 , 很大程度上只能用于国际空间站的人员运输 。 航天飞机的货舱很大 , 能够运载力也超过20吨 , 也有人认为航天飞机在一些任务中运力没有充分发挥 , 但这种航天器的任务弹性很大 , 可维修哈勃望远镜、也可以将卫星带回地面进行维修 , 搭载7名宇航员在数量上也足够多 。
#人造卫星#NASA经典营救行动:三名宇航员徒手抓住4吨重卫星,生死只有20秒
本文插图
图片解读: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轨道
#人造卫星#NASA经典营救行动:三名宇航员徒手抓住4吨重卫星,生死只有20秒
本文插图
图片解读:航天飞机内置货舱
1990年 , 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上太空 , 一举奠定了航天飞机的地位 , 可以运送超大尺寸的载荷 。 这为今后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 能够一次携带多个桁架结构和轨道舱进入太空 , 让组装空间站的效率更高 。
在哈勃望远镜发射任务之后 , 航天飞机开始了职业生涯 , 1992年创造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太空行走 。 NASA同时派出三名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 , 徒手抓住并控制国际通信卫星6号F3卫星 , 完成了更换发动机的任务 , 成功将卫星复活 。 国际通信卫星6号F3卫星在发射升空的时候遇到了故障 , 大力神III火箭第二级没有及时分离 , 导致了国际通信卫星6号F3进入了距离地面349公里高度的轨道上 , 近地点为169公里 , 之后地面控制人员利用卫星上的近地点发动机与卫星分离 , 利用卫星上的推进器将轨道提升到远地点407公里 , 近地点259公里的轨道上 。 这只是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 处于这条轨道上的话 , 卫星可以确保运行1年 , 但与设计10年的寿命差距太远 。 要将卫星轨道继续提升 , 就要安装新的近地点发动机 , 让卫星进入更高的轨道 , 否则这颗卫星就要提早报废了 。

#人造卫星#NASA经典营救行动:三名宇航员徒手抓住4吨重卫星,生死只有20秒
本文插图
图片解读:国际通信卫星6号F3卫星的轨道图像 , 由航天飞机拍摄
于是NASA的航天飞机就接收了这个任务 , 定于1992年发射 , 由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 。 如果当时没有航天飞机 , 那么国际通信卫星6号就无法获救 , 载人飞船无法携带大直径的近地点发动机 , 需要人货分开运输 , 危险性很大 , 而且载人飞船也没有机械臂 , 基本上不可能执行这项任务 。 航天飞机营救行动理论上可行 , 携带一台全新的近地点发动机 ,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为此花了1.5亿美元 。 营救方案是这样的:航天飞机发射之后 , 进入与国际通信卫星6号F3一样的轨道 , 为此花了4天的时间 , 由一名宇航员站在机械臂前端用手将其固定在机械臂上 , 然后送回航天飞机的货舱内 , 在货舱内安装一台近地点发动机 。 然后再通过机械臂将卫星重新释放到轨道上 , 航天飞机随即离开卫星 。 接下来就是地面控制站与卫星之间的事了 , 卫星会在近地点启动发动机 , 将卫星推入预定轨道 。
航天飞机能够携带一台近地点发动机 , 多名宇航员同时作业 , 为这次任务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 不过 , 我们看似简单的营救任务 , 还存在许多隐患 , 很容易导致任务全面失败 。 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指出 , 国际通信卫星6号F3卫星预定轨道远高于400公里 , 在这个高度的轨道上运行 , 这里的原子氧活动比预定轨道高得多 , 这会腐蚀卫星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焊接接口 , 导致不可逆的结构损坏 。 因此 , 航天飞机又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实验任务 , 将原产的太阳能电池样放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进行测试 , 暴露在空间中 , 用来评估原子氧腐蚀的程度 。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 , 卫星是个非常高精密的仪器 , 任何一点失误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