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从固定式到冷热共架垂直发射,中国海军用过的那些导弹发射装置( 三 )


臂式发射装置尝到回转式发射装置再填装的甜头之后 , 工程师们把目光放在了导弹的填装之上 。 工程师们都是大猪蹄子 , 回转式发射装置再填装能力新鲜劲一过之后 , 立马就又觉得回转式发射装置不香了!工程师们发现 , 它的再填装不太方便 , 准备研制一套填装极为方便的发射装置 , 于是臂式发射装置就出现了 。
俄罗斯施基利
因为要打完一发装一发 , 所以臂式发射装置就需要一台自动装弹机 , 还需要一个存放导弹的弹匣 。 这么一来 , 它的结构就变得复杂起来 , 我们将其剖开研究研究 。
这是舷号169的052B型广州号驱逐舰▼ , 图中红圈内 , 为一套俄产“施基利”单臂式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 , 安装施基利的位置除了安装四座多功能发射器之外 , 空出一大片甲板 , 足以容纳海军战士愉快地开个篝火晚会 。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施基利”单臂式防空导弹系统有一套复杂的机械机构和配套装置 , 占去了甲板下大部分的空间 , 以至于这里只能安装多功能发射器之中简单的装备 。
▼这便是“施基利”内部照片(图中所说的“风平浪静”实译 , “施基利”是音译) , 照片中可以看到有一架体型较大的自动装弹机和多枚SA-N-7防空导弹 。 除此之外 , 为了实现自动装弹 , 还有一些其他机械结构 , 占去了甲板下的空间 。
052B型驱逐舰一共安装有两套“施基利” , 还有一套在舰尾舰载直升机机库的右侧 。 可以看到 , 为了容纳舰尾的这一套“施基利”巨大的自动装弹机和“弹匣” , 工程师甚至将其机库从舰体中心线移到了左侧 。
臂式发射装置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 战备状态下 , 位于甲板上的发射架会挂一枚导弹 , 当雷达锁定空中目标后 , 发射手将这枚导弹发射出去▼ 。
然后 , 甲板下的自动装弹机随动 , 发射架会90°竖起▼ , 自动装弹机的机械臂将下一枚导弹推出来 , 导弹顺着发射架的滑轨再一次挂上发射架 , 填装完成 。 发射架再次运动 , 将导弹指向目标 , 等待发射手按下发射按钮 。
垂直发射装置 。实现了自动填装之后 , 工程们突然反应过来 , 为啥要装弹呢?要是能直接把备弹在“弹匣”中垂直发射出去 , 然后在空中调整导弹的姿态 , 达到指向目标的目的 。 这么一来 , 不仅不用再考虑填装的问题 , 而且导弹指向目标更快 , 射界直接覆盖360° , 就算是放在舰艏的导弹也能攻击后方目标 。 于是 , 垂直发射系统出现了 。
世界第一个使用垂直发射的国家依然是前苏联 , 我们国家的垂直发射系统则是以前苏联为蓝本 , 再博取美国特长 , 最后融合中国特色研制而成 。
051C驱逐舰的里夫-M垂发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 随着垂直发射系统开始广泛运用在各国海军舰艇上 , 我国也开始了自己的垂直发射系统研制工作 。 按照我们一向稳扎稳打的惯例 , 我们走了一条引进与仿制改进两手抓的路子 , 一面引进俄罗斯的里夫-M垂直发射系统 , 将其安装在051C型导弹驱逐舰上应急 , 一面有根据俄罗斯这种转轮式垂直发射系统研制自己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
在工程师们的努力下 , 我们的第一款垂直发射系统H/AJK03很快研制成功 , 安装在了052C型导弹驱逐舰上 , 其速度甚至超越了直接引进的俄罗斯里夫-M垂直发射系统。 我们自己的这款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虽然是仿制自俄罗斯的转轮式 , 但又与之不同 。 俄罗斯的转轮式垂直发射系统 只有一个发射口 , 8枚导弹装在一个转轮上 , 发射一枚导弹后 , 下一枚导弹转到发射口再发射 。 这种垂直发射系统总体上来说还是没有脱离填装的概念 , 不能直接将备弹发射出去 , 效率还是不够 。
所以我们在仿制的时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 一组发射装置6枚导弹 , 6个发射口都可以全部打开 。 转轮依然还是存在的 , 但是只在装弹的时候用 , 并不影响发射 。 ▼图中红圈内即为一台起重机 , 用于靠岸时往发射井里填装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