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剩无几■广西农村人熟悉的一类建筑,如今被楼房代替所剩无几

在笔者家乡,“家”在壮语里念作“干栏”,小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奇特的,但是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这种在农村很普遍的房屋形式,就是壮族的“干栏式建筑”。广西很多农村很久之前还保留着一些老旧的干栏式建筑,这些建筑用土和木搭建而成,通常是泥墙、砖瓦、木构造。分成两层,一般来说,下一层是用来养牲畜的,上层用来住人,不过笔者小时候的那个时代,大家虽穷,但还是有一些卫生常识的,不至于在自己家里养猪,因此下面一层通常是用来堆放玉米、花生之类的农作物或者木柴等杂物。
 所剩无几■广西农村人熟悉的一类建筑,如今被楼房代替所剩无几
文章图片
广西干栏式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7000年以前,1997年在广西南宁邕宁出土的顶蛳山遗址中,就发现了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另外在很多汉代的古墓中,也出土了很多干栏式建筑的模型,在这些青铜器里面,底层往往就是猪圈。以前的干栏式建筑的底层,不仅仅是用来养猪的,还是垃圾堆放的地方,人的粪便往往就直接排到下一层去。
 所剩无几■广西农村人熟悉的一类建筑,如今被楼房代替所剩无几
文章图片
西方的“灰姑娘”故事我们都熟悉,但是在中国,却有着一个流传时代更早的灰姑娘故事——叶限,这个故事发生背景就是广西壮族地区,也就是如今的崇左地区,故事内容是叶限养了一只神鱼,但是这只神鱼后来却被恶毒的后妈所杀,还把它给炖了,味道鲜美异常,为了不让女儿叶限发现,后妈就把鱼的骨头藏到了干栏的底层:“骨在粪下”,这也说明了,干栏式建筑在以前的普及程度之高。
 所剩无几■广西农村人熟悉的一类建筑,如今被楼房代替所剩无几
文章图片
很多网友可能会疑惑,平时我们进猪圈、羊圈什么的,都觉得臭不可闻,而在这种建筑里,人直接住在上边,岂不是“滋味酸爽”?宋代有一位来广西任职的官员就这样描述过:“牛豕之秽,升闻于栈罅之间,不可向迩,彼皆习惯,莫之闻也”,说的就是牛猪的污秽气息直接升到二层之中,而住在上层的人早已经习惯这种味道,仿佛闻不到一样。
 所剩无几■广西农村人熟悉的一类建筑,如今被楼房代替所剩无几
文章图片
人和畜分开住难道不好吗?为什么非得当“室友”?其实广西在很久以前,是一个遍地豺狼虎豹的地方,南宁的“五象广场”“五象新区”就来源于以前的大象神话,这说明南宁以前是一个遍布大象的地方,那么可以推定,以前的广西就是一个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而干栏式建筑就有益于保护人和畜的安全,人住在第二层,就可以免受野兽的侵扰,而将牲畜关在楼下,也有益于保护牲畜。另外,广西气候湿热,常常积水,干栏式建筑也有益于防潮通风,一个地区的建筑,侧面反映了这个地方的地理、气候环境。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这种建筑渐渐被推倒,盖成楼房,虽然很多人会惋惜传统建筑的消逝。但是对于实际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住上干净的楼房,生活变得更便利了,这何乐而不为呢?如今既没有野兽出没,农村大多数也实现了道路硬化,家家都有冰箱电风扇,干栏式建筑也就不适合当今现实了,再加上比起干栏式建筑的木式结构,建造楼房所需的水泥、砖头,更容易获得,也更便宜。
 所剩无几■广西农村人熟悉的一类建筑,如今被楼房代替所剩无几
文章图片
如果想要保护干栏式建筑的话,那么不妨在旅游业中做做文章,在那些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建造干栏式建筑,既能传承壮族建筑文化,也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在很多以旅游业为主的壮族村寨里,干栏式建筑就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像是云南的广南县里夺村,就保留了四百多栋一百多年历史的干栏式建筑,这是一个传统的壮族古村落,传说是清代的古驿站,村子里的干栏式建筑也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大卖点。这个村有一个硬性规定,在保护区里必须建造壮族的传统建筑,否则会按照《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处罚,不知道你怎么看待这个规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