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靖难之役中的最大的谣言

靖难之役 , 坐拥整个大明的朱允炆为什么会输给朱棣 , 原因是多方面的 , 但是有一个话题总是被人提及 , 朱允炆告诫将士“毋使朕有杀叔父名” , 使得前线将士作战时畏首畏尾 , 无法发挥全部战力 , 导致战事失利 。 这句话在明粉圈内很有市场 , 那么朱允炆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南军将士在战场上到底有没有对朱棣手下留情呢?
【历史故事】靖难之役中的最大的谣言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靖难之役中的最大的谣言】奉天靖难
01史料考据
“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是明确记载在《明史》《明通鉴》《明神宗实录》等一系列权威史料中 。
王以十余骑逼庸营野宿 。 及明起视 , 已在围中 。 乃从容引马 , 鸣角穿营而去 。 诸将以天子有诏 , 毋使负杀叔父名 , 仓卒相顾愕贻 , 不敢发一矢 。 ——《明史》
夹河之战中 , 朱棣带着十余人抵近盛庸的军营考察敌情 , 直接在盛庸军营外宿营 , 第二天一早才发现被南军包围了 , 朱棣不慌不忙上马 , 穿营而走 , 由于有朱允炆的“毋使负杀叔父名”的圣谕 , 南军将士不敢放箭 , 只是眼睁睁看着朱棣离去 。
“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 , 务体此意 , 毋使朕有杀叔父名 。 ”——《明通鉴》
耿炳文出征时 , 朱允炆为其践行 , “语重心长”对讲了梁元帝萧绎的典故 , 告诫他不要让自己陷入杀叔的恶名中 。
【历史故事】靖难之役中的最大的谣言
文章图片
朱允炆颇有“仁义道德”
“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最早出自《袁氏家训—主德篇》 , 原文为“今与燕王对垒 , 毋放冷箭 , 毋纵神器 , 使朕有杀叔父名 。 ”《明史》《明通鉴》都是借鉴了这一记载 。
《袁氏家训主德篇》属于私人笔记 , 作者袁颢 , 成书于成化年间 , 距靖难之役六十余年 ,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史料中有相关记载 , 而且没有旁证 , 对于这种来源单一 , 没有旁证的私人记载 , 史学界一般持怀疑态度 。
02南军将士手下留情了吗?
史料记载存疑 , 那么就从战场上南军将士的实际行为看看是否体现出“毋使朕有杀叔父名” 。
平安遇王于北坂 , 王急 , 几为安槊所及 , 马蹶 , 不得前 , 燕番骑指挥王骐跃马入阵 , 援燕王 , 得脱 。 ——《明史纪事本末》
灵璧之战中 , 燕军与南军隔淝河对峙 , 燕军在北岸 , 南军在南岸 , 双方交战燕军失利 , 大将王真被围自刎而死 , 随后平安率军绕到北岸与朱棣相遇 , 朱棣急忙撤退 , 平安挺槊向朱棣刺去 , 眼看就要刺中朱棣 , 平安的坐骑却被绊倒 , 这时王骐赶来救援 , 朱棣这才逃过一劫 。 很明显 , 平安是对朱棣下了死手 。
灵璧之战后 , 平安被俘 , 朱棣还特意问他:“淝河之战 , 公马不踬 , 何以遇我?”如果你的马没有被绊倒 , 如何待我?平安回复道:“刺殿下如拉朽耳 。 ”如果再给平安一次机会 , 他将毫不犹豫、毫不费力地刺死朱棣!
这时的平安已经成为阶下囚 , 都没有说句“场面话”来应付朱棣 , 可见是真的动了杀心 。 朱棣欣赏平安是将才 , 没有杀他 , 押回北平 , 登基后让他做了北平都指挥使 , 事后平安也被自己的大胆回复吓出一身冷汗 。 永乐七年 , 朱棣巡视北平 , 看到奏章中平安的名字 , 问左右“平保儿尚在耶?”平安听到消息后 , 惊惧不已 , 竟然自杀了 。
【历史故事】靖难之役中的最大的谣言
文章图片
南军飞矢如注 , 射王马 , 凡三被创三易之 , 所射矢 , 三服皆尽 , 乃提剑左右奋击 , 剑锋折缺 , 不堪击 , 马却 , 阻于堤 , 几为瞿能所及 。 ——《明史纪事本末》
白沟河之战中 , 朱棣以身涉险 , 被瞿能击退 , 当时南军箭如雨下 , 朱棣的坐骑被射中 , 铠甲被射穿 , 撤退时被河堤拦阻 , 差点被瞿能俘虏 。 冲着朱棣箭如雨下 , 完全不是《明史》中记载的南军“不敢发一矢”的场面 。
燕王亲率骁骑 , 循滹沱河 , 绕出阵后突入 , 大呼奋击 , 南军矢下如雨 , 集王所建旗 , 如猬毛焉…………王遣使送所建旗还北平 , 谕世子曰:“善藏之 , 使后世勿忘也 。 ”——《明史纪事本末》
藳城之战中 , 南军箭雨倾泻在燕军阵地 , 燕军的旗帜被射成刺猬 , 战后朱棣命人把千疮百孔的旗帜送回北平 , 并嘱托朱高炽好好珍藏起来 , 以供后人瞻仰 。 又是一个箭如雨下 。
济南之战 , 铁铉诈降 , 打开城门邀请朱棣进城受降 , 却在城门内侧安装了铁闸 , 只待朱棣到了便放下铁闸 , 砸死朱棣 , 然而铁闸放下的时间早了片刻 , 只砸中马头 , “铁板亟下 , 伤燕王马首 。 王惊 , 易马而驰 。 ”朱棣吓得半死 , 赶紧换马退出门洞 , 此后围困济南整整三个月 。 由此看来铁铉也是狠人 , 一心要弄死朱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