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京一上班族捡下文物史上最大漏,如今他过得怎么样!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有的时候,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会有着难以预料的转折和改变。而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生活也会随之改变,或许这才是人生最为本质的一面吧。
2005年,北京一上班族捡下文物史上最大漏,如今他过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拍卖,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很稀奇的一个词。每年全世界各地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拍卖行的聚会,连同那些举世瞩目的、无价的宝贝一样。世界最为著名的拍卖会当属苏富比,佳士得,每年他们的拍卖活动都会举行一次,有许多的文物的爱好者们希望能够趁机捡个漏,虽然这样的机会就像买彩票中头彩一样。但其热度依然不减。也许这就是拍卖这一行业的本身的魅力吧。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接触过拍卖会,不知道其真实的气氛是怎样的。首先,拍卖会一般都会有主持人,主持人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凭借着他们出色的说话功夫,就能够调动着现场竞争的气氛,也能将拍卖的文物的价值最大化。他们在活动开始前,都会介绍着本场活动有哪些文物参与拍卖,开始竞争时,文物的价格不会是很高,但是到后期时,因为文物的价值极高以及价格的低廉,吸引着与会者们勇于参与竞争,这样文物的竞选价格就会越来越高。到了最后的阶段时,各位参与的与会者们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本场拍卖会的压轴的文物就会正式出场亮相,为这场拍卖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以说一场拍卖会就是一场精彩的好戏,见证着各种稀世文物的自身价值的激烈碰撞,擦出耀眼的火花,而现场的与会者们,有的能凭借于此,瞬间捡漏,一时让自己腰缠万贯、改变人生。而在北京工作的秦先生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位幸运儿,以至于后来所发生的事情,让他深感意外和惊喜。
2005年,北京一上班族捡下文物史上最大漏,如今他过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2005年时,秦先生参加了当地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他自己本人也是一位文物的爱好者。但他当时的职业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属于工薪阶层。在拍卖会上,秦先生恐怕是最不引人注目的那一个。那场拍卖会上,曾经展出过一件清朝年间制作的黄缎子袈裟,不过由于价值的估算低,所以其竞标价格不是很高,一直无人问津。而当时参加拍卖会的都是多年的老油条,他们重视其文物给他们带来的极大价值,见到这件袈裟没什么油水可捞时,自然也就无人问津了。这个时候,秦先生就在最后时刻出资九万余元,拍下了这件袈裟,而当时他的工资每年也不过四万到五万,也就是说秦先生花费了自己将近两年的薪水,拍下了这件无人问津的黄缎子袈裟。当时很多亲朋好友们对秦先生的做法感到不解,好奇他这样做是图啥?秦先生一直没有回应这个问题。直到一天一次意外的发现,让这件袈裟瞬间变成了金凤凰。【2005年,北京一上班族捡下文物史上最大漏,如今他过得怎么样!
2005年,北京一上班族捡下文物史上最大漏,如今他过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一天,秦先生的母亲从老家来到北京看望儿子,在整理衣柜时偶然发现了这件袈裟,以为是秦先生用来铺盖的毯子,便准备清洗,谁知竟在抖动袈裟时,发现了袈裟竟然有一层意外的夹层。见此,秦先生觉得事情必有蹊跷,为保险起见,他立即邀请了一位文物收藏界的老炮来破解谜题。二天,两人合力将袈裟的夹层完全打开,结果却发现,袈裟的夹层中竟然还有一件文物,就是用珍贵的蚕丝制成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在清朝时期是皇室丧葬的用品,极为珍贵和罕见。而这样的丧葬用品,在清朝皇室中,也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子死后才能用这样的丧葬用品。除了来历的显赫,这件文物的制作也是非常艰难的,像这样的文物,在当时需要工匠花费三到五年的时间,上面刻有不少的梵文、汉文、以及各种吉祥的图案,可见其做工精美和耗时耗力。另外由于这种摩丝陀罗尼经被是明朝时期独有的珍品,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就失传了,年代的久远也为它的价值增添了不少光彩,说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是独一无二地珍品也不为过。
2005年,北京一上班族捡下文物史上最大漏,如今他过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秦先生万万也没有料到,当初自己花费将近两年的积蓄所购买的不起眼的文物,竟然蕴藏着这么大的收藏与文物价值。后来在一次拍卖会上,秦先生的这件文物最终以七千余万的天价拍出,不得不说当年的一次意外之举,竟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恐怕这也是包括秦先生在内的很多人都没有能够预料到的。成就意外之喜的秦先生后来仿佛就像销声匿迹了一般,拍卖会上也再也没有出现他的身影。其实,秦先生在多年之后在自己的社交媒体透露,当年这件事情过后,他是带着自己的家人移居到了欧洲,加上自己并不想一直备受世人关注,所以秦先生对此也就选择了远离了纷争,和家人一起过着平静、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