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设计思维”?


什么是设计思维呢?这个词听起来很玄学、很虚无 , 难以摸清它究竟是什么?而为了解答这个问题 , 本文就从三个角度——概念、发展、模型进行分析与解读 。
:如何理解“设计思维”?
本文插图
Design Thinking , 国内翻译为“设计思维” , 台湾习惯翻译成“设计思考” , 是一种创新方法论 , 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路径 。
从去年开始研究并实践设计思维 , 先后在公号写了《用设计思维构建你的知识体系》和《用“设计思维”解构“黄金圈法则”》两篇文章 , 于是便有人开始问我什么是设计思维 , 遂萌生了将自己知道和理解的进行下梳理 , 既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 也为感兴趣的人提供些许帮助 。
01 设计思维的概念
设计思维 , 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 。 这里所说的设计是广义的设计 , 是以探索人的需要为出发点 , 创造出符合其需要的解决方案 。 既然说设计思维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法 , 那么 , 来看下它和传统解决问题的路径有什么不同 。
:如何理解“设计思维”?
本文插图
一般情况下 , 我们看到问题 , 就会直接想解决办法 。 比如 , 新年到了 , 大家都在谈新年计划 , 于是 , 我们发觉自己也需要一个新年规划 , 接着就开始构思 , 并整理了一份非常完美的新年规划 。
而设计思维会强调 , 要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 再着手解决问题 。 如:我们会问 , 为什么要做新年规划?又为什么是这样的新年规划?当我们最终确定了问题 , 开始寻找解决办法时 , 也不会很快就锁定一个解决办法 , 而是去探索各种可能的答案 , 最后再确定一个最优的方案 , 然后再不断的测试 , 验证 , 改进 。
【:如何理解“设计思维”?】有些问题 , 即使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也依然得不到解决 , 是因为问题提出者忽视某些了问题 , 或者定义了一个错误的问题而造成的 。
心理学的“认知偏差理论”告诉我们 , 识别问题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 人们会经常歪曲、遗漏、忽视或低估某些周围的信息 , 而这些信息可能提供了有关问题存在的重要线索 。
而设计思维的过程中 , 起先正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问题 , 抑或重新定义问题 。
:如何理解“设计思维”?
本文插图
设计思维的过程模型为问题与解决方法之间保留了足够的空间 , 所以 , 设计思维的过程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探索过程 。
我们将上图解决问题的模型稍微改变下 , 就是英国设计委员会(British Design Council)提出的“双钻模型” , 它描绘了问题解决的发散与收敛过程 。 发散 , 是探索各种可能性 , 增加选项的过程;收敛是评估与选择 , 减少选项 , 从而选择最重要选项的过程 。

:如何理解“设计思维”?
本文插图
双钻模型 , 包括理解、定义、探索、创造四个步骤 , 我们将这个模型再进一步演化 , 就形成了斯坦福设计思维的五步骤模型:共情、定义、构思、原型和测试 。
:如何理解“设计思维”?
本文插图
共情(Empathize) , 也称移情 , 指理解用户的需求 。 这个阶段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中心 , 一切需求的出发点是“人” , 通过观察、倾听、访谈等方法和用户产生共情 , 进而分析出用户的核心诉求 。
定义(Define) , 以人为中心重新组织和定义问题 。 在定义阶段通常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问题:谁?(用户User)有什么需要?(需求Need)我发现了什么?(洞察Insight) , 简称POV法 。 定义阶段的核心价值是收敛 , 排定优先顺序 , 在此我们分辨出对用户来说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 什么是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去投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