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部5G手机」马斯克星链上天,5G这么快就要被颠覆了吗?| 新京智库( 二 )


但既然说到3GPP , 与星链的关系倒也并非一定永远井水不犯河水 。
从1G到5G的过程 , 虽然我国从跟跑变成了领跑 , 但其实一直在一个别人设定的路径上狂奔 。
更大的带宽、更低的时延、更多的连接数 , 似乎成了不需要讨论的指标 , 尽管不惜代价同步提升就好 。 根据香农定律 , 频率越高 , 能使用的频率资源越丰富 , 能实现的传输速率就越高 。
但实际上 , 越来越高的频段 , 越来越小的蜂窝 , 带来的除了带宽和连接数的红利 , 也带来了复杂度、成本和能耗的代价 。
当前的5G标准 , 试图用一个网络以所谓“切片”的方式满足假想的各种需求 , 结果反而成就了一个似乎没有合适的应用场景的尴尬局面 。
迄今为止 , 除了远程驾驶(不是无人驾驶)等少量场景以外 , 似乎还并没有出现什么真的需要5G解决的问题 。 只能寄希望于技术有了 , 应用自然会出现 , 如同修了路就会有车 。
虽然5G号称包含了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mMTC(大连接物联网)三大场景 , 但目前仍然主要聚焦在增强移动宽带(eMBB) , 以及部分低时延的场景 , 暂时并不支持大规模机器连接(mMTC) 。
4G时代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按需发起的连接 , 更关注管道的带宽 , 而目前4G手机基带芯片最高支持的LTE Cat16/18载波聚合标准(也称为4G+) , 理论下行速率也可达1Gbps , 中期看来可谓绰绰有余 , 以非独立组网(NSA)为主的早期5G , 真未必有什么飞跃 。
如此说来 , 其实对于eMBB和URLLC场景 , “4G+”+“星链”如果能很好地结合 , 同时解决城乡带宽和覆盖问题 , 可能至少对北美的需求来说 , 短期内是一个不错的务实方案 。
物联网:星链的星辰大海
5G时代更关注物联网 , 大家似乎已经有这个共识 , 只是同样不知如何做起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可能星链的想象空间会更大些 , 也真正会挑战5G的未来 。
物联网的逻辑与人际连接的真正差异还并未引起重视 。 万物互联只是第一步 , 基于连接的“万物运营”才是重点 。
物的连接实际是物体运行状态与数字孪生平台和CPS控制逻辑的通道 , 需要城乡一体广域无缝覆盖、全天候实时响应、自主运行、智能调控、快速扩展 。
「我的第一部5G手机」马斯克星链上天,5G这么快就要被颠覆了吗?| 新京智库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网
而现在的5G逻辑 , 为了满足宽带需求 , 倾向于城市的高密度部署、关注QoS、高频段、地基 , 而对于广域覆盖、高可靠低时延方面优先级并不高 , 或者说可能存在天然的缺陷 。
对于星链来说 , 在窄带、广域、低时延需求下工作 , 完成窄带物联网的时空连续高效覆盖 , 也许还真的是更理性的思路 。
从应用需求而言 , 物联网用户大都不需要实时的宽带服务 。 类似资产跟踪、设备监控类型的用户可以接受低速、存储转发式的通信服务 , 例如部署在荒野、高原等恶劣环境中的气象观测站、基础设施监测仪表和地质变化监控设备等 。
这些分散的需求汇聚在一起 , 同样是百亿级终端、万亿级产值的庞大市场 , 也是5G和低轨星链可能最终争夺的星辰大海 。
结语
总的来说 , 以Starlink为代表的低轨星链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 , 在满足移动宽带和语音需求方面 , 与蜂窝网络有很好的互补性 , 可以共同完成对城乡的覆盖 。
但以目前的应用场景需求来看 , 比起星链 , 反而是5G似乎有点过于超前了 。 然而在窄带物联网方面 , 5G的进展则明显落后 , 星链目前的优势在很多方面更为突出 。
对我国来说 , 刚刚在新基建战略中加入的卫星互联网 , 将与5G并重发展 , 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战略决策 。
物联网是未来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体系 , 也是无线通讯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点领域 , 需要我们跳出移动宽带和语音需求的惯性思维 , 以场景而非技术驱动 , 重新思考通讯技术的顶层设计 , 设计更符合我国现实需求的技术体系 。